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全球及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已逐步显现,其首款车型 SU7 凭借智能化配置和高性价比策略,在细分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以下是基于最新数据的综合分析:
一、中国市场表现:细分领域领先,新势力阵营头部地位巩固
- 单车型销量突出
-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 SU7 以 75,869 辆的成绩位列中国轿车销量排行榜第四,超越大众朗逸等传统燃油车型,成为纯电车型中的黑马。
- 全球新能源车型排名: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以 23,728 辆的销量位居全球新能源车型第六,仅次于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宋等头部车型。
- 细分市场统治力: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小米 SU7 连续五个月(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2 月)蝉联销量冠军,月均交付量超 2.5 万辆,领先第二名小鹏 MONA M03 约 50%。
- 新势力品牌对比
- 2025 年 Q1 累计销量:小米汽车以 7.56 万辆的成绩位居新势力品牌第二,仅次于小鹏(9.40 万辆),领先理想(9.28 万辆)和零跑(8.77 万辆)。
- 年度目标完成率:小米汽车 2025 年销量目标为 35 万辆,Q1 完成率 21.61%,略低于小鹏(26.86%),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产能与供应链突破
- 工厂产能提升: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二期已完成验收,年产能提升至 40 万辆,4 月单月产能预计达 3.7 万辆,交付周期从 8 个月缩短至 6 个月。
- 订单积压缓解:尽管产能提升,小米 SU7 仍有超 15 万辆订单待交付,显示市场需求旺盛。
二、全球市场布局:东南亚为起点,高端化与生态协同并进
- 海外市场拓展
- 泰国工厂规划:小米计划在泰国建设年产能 15 万辆的工厂,辐射东南亚市场,预计 2026 年投产,首款车型为针对东南亚市场的电动 SUV。
- 欧洲市场试探:小米 SU7 已在德国、法国等地开启预售,售价约 5 万欧元(约合 38 万元人民币),主打智能驾驶和生态互联功能,但销量数据尚未公开。
- 全球新能源市场地位
- 品牌排名:2025 年 3 月,小米汽车全球销量排名未进入前 20,比亚迪、特斯拉、大众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纯电车型中,小米 SU7 已跻身全球前十,显示出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三、竞争环境与未来挑战
- 头部品牌挤压
- 比亚迪:2025 年 3 月以 35 万辆的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新能源车型占比超 80%,其海豹 06、海鸥等车型在价格和技术上与小米 SU7 直接竞争。
- 特斯拉:Model Y 以 4.8 万辆的月销量保持全球新能源车型榜首,但其增速放缓(3 月同比仅增 1.7%),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轿车市场对 Model 3 形成反超。
- 新车型与技术迭代
- 小米 YU7:首款 SUV 车型 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定位高端新能源 SUV,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 508kW)和 800 公里续航,预售价 25-30 万元,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 智能化竞争:小米 SU7 搭载 HyperOS 系统,支持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与华为 ADS 4.0、小鹏 XNGP 等形成技术对标。
-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 电池供应:小米 SU7 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成本占比约 35%,随着碳酸锂价格波动,毛利率面临压力(2024 年 Q4 为 12.5%)。
- 产能爬坡风险:尽管工厂产能提升,但芯片短缺(如英伟达 Orin-X)和零部件供应波动可能影响交付节奏。
四、行业预测与战略展望
- 全年销量预期
- 乘联会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 47.2%,小米汽车若实现 35 万辆目标,将占市场份额约 2.3%,跻身新势力前三。
- 高盛评级:给予小米 “买入” 评级,预计 2025 年销量达 38 万辆,其中 SU7 贡献约 25 万辆,YU7 贡献 13 万辆。
- 长期战略
- 生态整合:小米汽车通过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将手机、智能家居与汽车深度互联,提升用户粘性。
- 全球化布局:除泰国工厂外,小米计划在印度、中东等地建厂,目标 2030 年海外销量占比超 50%。
五、总结:细分市场领军者,全球扩张待突破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表现印证了其 “高端化 + 智能化” 战略的有效性,SU7 在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的统治力和 YU7 的潜在爆发力,使其成为新势力阵营的核心玩家。然而,面对比亚迪、特斯拉等巨头的全面竞争,以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小米需在产能、供应链和品牌国际化上持续突破,方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