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生产主要依托其自主建设的北京超级工厂和武汉生产基地,同时在供应链合作层面与多家企业深度协同。以下是具体信息梳理:
一、自建工厂主导生产
- 北京超级工厂
- 一期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 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年产能规划 15 万辆。首款车型小米 SU7 在此完成量产,并于 2024 年 4 月启动交付。截至 2025 年 3 月,该工厂已累计交付超过 20 万辆 SU7 系列车型。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于 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竣工,年产能同样为 15 万辆。二期工厂将主要用于支持新车型(如小米 YU7)的量产,进一步提升整体产能至 30 万辆以上。
- 技术特点:两座工厂均采用高度智能化生产,例如引入思灵机器人打造的柔性组装线,单位小时产量(UPH)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 30%,并实现全无人化生产。
- 武汉生产基地
- 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等企业形成产业集聚。该基地将辐射华中市场,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 2025 年逐步投产。
二、供应链合作与关键技术支持
小米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核心零部件由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供应,包括:
- 电池: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比亚迪弗迪电池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并合作开发超电子通路技术。
- 驱动电机: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供应。
- 智能驾驶:与地平线合作提供智能驾驶芯片,哈工智能参与智能制造装备的系统集成。
- 零部件:拓普集团(空气悬架)、华域汽车(车身部件)、蓝思科技(中控屏)等企业参与供应链。
此外,小米与宁德时代、北汽集团等合资成立时代北汽 (北京)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池电芯的生产,进一步强化供应链自主性。
三、关于 “代工” 的澄清
早期市场曾传闻小米与北汽集团、长城汽车等企业合作代工,但根据最新信息,小米汽车的整车生产已完全由自建工厂主导:
- 工信部目录显示:小米 SU7 的生产企业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但该信息仅反映早期代工合作(如 2024 年部分批次车型),2025 年起北京超级工厂已全面承担量产任务。
- 官方信息佐证:小米官方多次强调自建工厂的产能进展,例如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并明确武汉基地将成为第二生产枢纽。
四、产能布局与未来规划
小米汽车正加速构建 “南北双基地” 格局:
- 北京工厂:2025 年总产能预计达 30 万辆,支撑 SU7 系列及新车型的交付。
- 武汉工厂:未来将聚焦华中市场,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形成全国性生产网络。
- 技术迭代:二代平台车型计划于 2025 年推出,结合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有望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生产主体是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其通过北京超级工厂和武汉生产基地实现整车制造,并在供应链环节与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技术等企业深度合作。尽管早期存在代工传闻,但当前已全面转向自建工厂模式,这一策略既保障了产品品质,也为小米汽车的规模化扩张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