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质量问题

2025-04-23 20:36:03  阅读 19 次 评论 0 条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尤其是首款车型 SU7)在质量与安全层面暴露出多重问题,引发行业与公众高度关注。以下从具体事件、技术缺陷、用户反馈及官方应对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重大事故与系统性缺陷


  1. 智能驾驶系统失效引发致命事故
    2025 年 3 月 29 日安徽铜陵德上高速事故中,搭载 NOA 智能辅助驾驶的 SU7 以 116km/h 高速撞击施工路障,系统仅提前 2 秒预警,导致车内三人因车门锁死葬身火海。事故暴露两大核心问题:

    • 感知系统短板: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对锥桶等静态障碍物的识别距离仅 100 米,比激光雷达方案短 47 米,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不足 4 秒。
    • AEB 功能虚标:小米曾宣传 “135km/h 下可刹停”,但实际在测试中对施工路障完全失效,且用户手册中隐藏免责条款(AEB 不响应锥桶、水马等),多数消费者购车时未被告知。
      此外,2024 年 11 月因系统 BUG 导致 70 多辆车集体撞墙的事件,进一步凸显智驾系统稳定性不足。

  2. 电池安全设计缺陷
    湛江事故中,SU7 与电动车碰撞后起火,尽管舆论争议起火源,但车辆电池包底部钢板仅 1.8mm 厚(行业标准 2.5mm),且高速碰撞下电芯撕裂、电解液泄漏的设计隐患被广泛质疑。中保研测试中 SU7 仅以 64km/h 通过偏置碰撞,而真实事故时速远超测试极限,暴露测试标准与实际场景的脱节。

  3. 机械结构与逃生设计漏洞
    安徽事故车辆碰撞后车门锁死,虽配备机械拉手,但火势在 28 秒内吞噬驾驶舱,逃生时间严重不足。吉林辽源侧翻事故中,车辆未开启智驾系统但安全气囊未及时弹出,引发对被动安全性能的质疑。


二、召回事件与用户投诉


  1. 大规模软件召回
    2025 年 1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小米召回 2024 年 2 月至 11 月生产的 30931 辆 SU7,因软件策略问题导致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对静态障碍物探测异常,增加剐蹭风险。这是小米汽车首次大规模召回,反映出量产初期的品控漏洞。

  2. 用户投诉集中爆发

    • 智驾功能滥用与事故责任:部分车主在 NOA 状态下双手脱离方向盘长达 12 分钟,事故后小米以 “无法接触车辆” 为由拒绝公开完整数据,EDR(汽车黑匣子)关键片段可能被 “技术性处理”。
    • 销售与服务争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合肥、苏州等地出现销售人员虚假承诺购车补贴、拒绝退还定金、售后检测推诿责任等问题。车质网数据则显示,SU7 存在方向跑偏、哨兵模式失效、充电桩降价未提前告知等质量投诉。


三、行业反思与整改方向


  1. 技术路线与研发逻辑的争议
    小米汽车从立项到量产仅用 3 年,跳过北方极寒测试导致东北车主集体投诉底盘异响,自动驾驶测试里程仅为特斯拉的 1/3,被质疑 “为赶进度牺牲安全验证”。过度依赖外部供应链(如英伟达 Thor 芯片供货不稳定)和纯视觉智驾方案,使其在技术迭代中受制于他人。

  2. 危机公关与用户信任崩塌
    安徽事故后,小米官方 48 小时未联系遇难者家属,反而在网络与网友 “打嘴仗”,雷军三天后才发声明,被批 “反应慢于明星塌房”。这种应对方式加剧了公众对品牌的不信任,部分地区已叫停 SU7 的智驾功能。

  3. 整改建议与行业警示
    专家建议小米需从三方面改进:

    • 技术透明化:公开智驾系统参数(如感知距离、决策逻辑),建立 “安全冗余可视化” 界面。
    • 供应链整合:加大自研投入,参考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 用户教育:强制车主观看安全视频,明确智驾系统能力边界,避免 “零接管” 等误导性宣传。


四、市场表现与未来挑战


尽管质量问题频发,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车质量榜单中仍位列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Model Y,反映出其在基础机械素质上的竞争力。但销量目标(2025 年 35 万辆)与单车亏损(每辆 3.77 万元)的矛盾,以及比亚迪等竞品的价格挤压,使其面临 “规模扩张与盈利平衡” 的双重压力。

总结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质量危机,本质上是智能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 “阵痛”。当车企用 “期货功能” 收割流量、用免责条款规避风险时,消费者成为技术迭代的 “试错成本”。这场危机不仅是对小米的考验,更是整个行业的警示 —— 唯有将安全置于营销之上,智能汽车才能真正驶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对于消费者而言,需理性看待车企宣传,在使用智驾功能时始终保持对技术边界的敬畏。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357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