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无人驾驶汽车的最新动态可从技术迭代、车型布局、政策支持及市场反馈等维度综合梳理如下:
一、核心技术突破与硬件升级
- 自动驾驶系统升级
小米 SU7 系列 2025 款搭载Xiaomi Pilot 3.0,硬件配置包括 1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L3 级有条件自动驾驶(需待国内法规开放后通过 OTA 解锁)。目前实际功能为L2++,覆盖高速领航、自动泊车、城市道路红绿灯识别(部分城市试点)。算法层面采用BEV+Transformer + 占用网络方案,提升复杂路况感知精度。
- 三电系统与能效优化
- 超级电机:V8s 电机量产版转速达 27,000rpm,功率密度超特斯拉同级别电机;碳化硅(SiC)电控技术降低能耗 15%,高速续航提升显著。
- 电池技术:SU7 Max 版搭载宁德时代新一代 “麒麟电池”,容量超 120kWh,CLTC 续航突破 90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10 分钟补能 400 公里(需配合小米自建超充桩)。
- 智能座舱与生态整合
澎湃 OS 车机系统实现手机、平板、家居无缝控制,AI 语音助手 “小爱同学” 升级后可识别复杂指令(如 “打开车窗 30% 并导航到最近充电站”)。车辆还可联动智能家居,到家前自动开启空调、灯光等。
二、车型矩阵与交付进展
- 现有车型动态
- SU7 系列:2025 款 SU7 Pro/Max 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预订可享终身免费基础保养及充电额度。截至 2025 年 3 月,SU7 累计订单超 40 万辆,但受限于北京工厂月产能 2.5 万辆,交付周期长达 8 个月,二期工厂预计 7 月投产,初期产能有限。
- SU7 Ultra:性能旗舰车型,搭载三电机系统,最大功率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7 秒,续航超 600 公里,售价 81.49 万元。上市后 2 小时订单突破 1 万台,成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标杆。
- 新车型规划
- YU7:原计划 2025 年 6 月上市的中大型纯电 SUV 因安全事故和产能压力推迟,定位对标特斯拉 Model Y,搭载激光雷达和 4D 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雷军称将以 “更成熟姿态亮相”,可能延期至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
- 昆仑 SUV:内部代号 “昆仑” 的中大型增程 SUV 预计 2026 年发布,采用方盒子造型,配备激光雷达和后轮转向系统,主打家庭用户市场。
三、政策支持与法规落地
- 北京率先开放 L3 级自动驾驶
2025 年 4 月 1 日施行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明确支持 L3 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用于个人乘用车,小米 SU7 等车型可通过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安全评估后申请上路试点。这为小米自动驾驶功能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法规依据。
- 地方试点与生态协同
济宁市 2024 年 9 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允许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区域进行测试。小米未来可能在更多城市参与试点,加速技术验证与场景拓展。
四、市场挑战与应对策略
- 安全事件与舆论压力
2025 年 3 月安徽高速 SU7 事故导致 3 人死亡,引发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质疑。小米迅速成立专项小组公开行车数据,并推出 “智驾学堂” 和 “安全驾驶训练营”,强化用户教育。事故后 SU7 销量首周骤降至 0.5 万辆,投资者日延期至 6 月,显示品牌需重塑信任。
- 产能与供应链瓶颈
小米 2025 年交付目标提升至 35 万辆,但北京工厂产能不足,二期工厂投产初期月产能仅 1.5 万辆。供应链方面,YU7 原计划搭载的 800V 高压平台和固态电池因技术问题延期,需进一步优化。
- 充电网络布局
小米 2025 年计划建成 500 + 座超充站,重点覆盖一线城市和高速服务区,超充桩峰值功率 600kW,兼容 800V/400V 车型。同时与蔚来、小鹏、理想合作,接入 3 万余个第三方充电桩,补能网络覆盖全国 88.1% 高速服务区。
五、行业合作与技术生态
- 自动驾驶合作伙伴
- 慧博云通:为小米提供自动驾驶测试及数据标注服务,合作超十年,小米持股 6.25% 成为第四大股东。
- 光庭信息:作为国内唯一通过 ASPICE CL3 认证的企业,为小米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测试及全域全栈解决方案。
- 芯片与算力支持
小米 SU7 系列采用双 NVIDIA DRIVE Orin 芯片,算力达 11.45EFLOPS,而下一代 DRIVE Thor 芯片(2000 TOPS 算力)尚未在小米车型中应用,未来可能升级以支持更高级别自动驾驶。
六、用户关注与未来展望
- 价格与权益
2025 款 SU7 Pro/Max 起售价预计 35 万元,电池租赁方案可立减 8 万~10 万元,月租费 980 元(含免费换电)。SU7 Ultra 定价 81.49 万元,主打性能与科技,吸引高端用户。
- 全球扩张计划
小米以 SU7 Ultra 试水欧洲高端市场,计划通过纽北赛道成绩提升品牌影响力;东南亚市场侧重性价比车型,拟通过本地化合作降低关税与运营成本。
总结
2025 年小米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车型及生态上均有显著进展,但安全事件、产能瓶颈及法规落地进度仍是主要挑战。随着北京 L3 级政策的实施和充电网络的完善,小米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加速突破,但其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持续领跑,仍需观察技术迭代与用户信任的重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