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智驾谁提供的

2025-04-23 20:37:54  阅读 47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智驾谁提供的

根据现有信息,2025 年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主要由小米自研,并在硬件供应链上与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合作。以下是具体细节:

一、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来源


  1. 全栈自研的技术架构
    小米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名为Xiaomi HAD(Hyper Autonomous Driving),是小米全栈自研的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技术。雷军在 2024 年 5 月的直播中明确表示,小米坚持 “从头到尾全部自研”,每年研发成本超过 20 亿元,是国内少数完全自主研发高阶智驾的厂商。这一技术覆盖高速领航、城市 NOA、代客泊车等场景,并计划在 2025 年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

  2. 技术特点与优势

    • 数据闭环与 AI 大模型:小米搭建了 GPU 万卡集群,投入 AI 大模型训练,通过用户数据反馈优化算法,提升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
    • 多传感器融合: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方案,结合自研的 BEV(鸟瞰图)和占用网络技术,实现对环境的高精度感知。
    • 硬件可扩展性:支持硬件 “可插拔” 升级,例如通过更换芯片(如升级至 1000TOPS 算力平台)提升性能,适配不同车型的成本需求。


二、硬件供应链的核心合作伙伴


  1. 激光雷达

    • 禾赛科技:为小米 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提供激光雷达(如 ATX 系列),支持选装。禾赛的激光雷达采用芯片化集成技术,成本降低 50%,推动激光雷达在 20 万元以下车型的普及。
    • 速腾聚创:作为小米投资的企业,为部分车型提供 4D 毫米波雷达,增强对静止障碍物的探测能力。

  2. 摄像头与视觉系统

    • 欧菲光:供应环视摄像头、DMS(驾驶员监控系统)摄像头模组及镜头,与小米在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有长期合作。
    • 舜宇光学:提供 ADAS 前视、侧视、后视摄像头模组及镜头,CMOS 传感器来自豪威科技和安森美。

  3. 芯片与算力平台

    • 英伟达 Orin 系列:小米 SU7 标配版搭载单颗英伟达 Orin 芯片(算力 84TOPS),中高配版采用双 Orin X 芯片(算力 508TOPS),支持复杂场景的实时计算。
    • 地平线与黑芝麻智能:虽然小米未直接采用其芯片,但地平线的 J6 芯片和黑芝麻的华山 A2000 系列被列为潜在合作对象,可能用于未来车型的算力扩展。

  4. 其他关键部件

    • 纵目科技:供应 4D 毫米波雷达,是国内唯二量产该技术的企业之一。
    • 星网宇达:提供 IMU(惯性测量单元)及无人驾驶测试服务,提升定位精度。


三、争议与技术挑战


  1. 事故暴露的问题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因 AEB(自动紧急制动)未介入导致碰撞事故,引发对其纯视觉方案(部分车型未配备激光雷达)的质疑。事故车辆依赖 1 颗毫米波雷达和 11 个摄像头,但在夜间施工路段对静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不足。小米随后加强了安全检查,并推出 “安全分 Beta” 系统,通过算法评估驾驶安全风险。

  2. 行业对比与竞争

    • 华为 ADS 2.0:华为的智驾系统从芯片到算法全自研,支持无图方案,与问界、智界等品牌合作,市场认可度较高。
    • 百度 Apollo:曾有传闻称小米可能与百度合作,但官方明确否认,强调自研路线。
    • 特斯拉 FSD:采用纯视觉方案,但依赖海量数据训练,小米在数据积累上仍需追赶。


四、未来规划与战略


  1. 技术迭代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推出 “激目系统”(激光 + 三目摄像头)和 1000TOPS 算力平台,为 L3/L4 级自动驾驶铺路。同时,通过 OTA 持续优化城市 NOA 功能,逐步扩展支持城市数量。

  2. 生态协同
    小米将智能驾驶与手机、家电生态深度整合,例如通过小米澎湃 OS 实现跨设备联动,并利用 AI 大模型提升交互体验。


总结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智能驾驶系统以自研技术为核心,硬件供应链覆盖激光雷达、摄像头、芯片等关键领域,合作伙伴包括禾赛科技、欧菲光、英伟达等。尽管面临技术争议和行业竞争,小米通过高研发投入和生态协同,正逐步构建差异化的智驾能力。未来,随着 L3 级功能的落地和硬件成本的优化,小米有望在智能驾驶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小米汽车智驾谁提供的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358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