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数据及行业动态,小米汽车(以 SU7 系列为代表)的上牌城市已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圈及新能源汽车政策友好地区。以下是基于交强险上牌量、交付中心布局及政策支持的综合分析:
一、核心一线城市:销量与政策双驱动
- 杭州
- 上牌量:2025 年 1 月以 2252 辆位居全国第一,占小米 SU7 总上牌量的 9.8%。
- 政策支持:杭州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最高 3 万元置换补贴,且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小米在杭州的交付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
- 市场表现:杭州消费者对智能驾驶功能接受度高,SU7 的高阶智驾版本(如 Max 版)销量占比达 45%。
- 上海
- 上牌量:2025 年 1 月上牌 1265 辆,累计上牌量突破 1 万辆。
- 政策支持:2025 年延续新能源车牌照免费政策,个人用户需满足社保或纳税条件。
- 市场特点:高端车型(如 SU7 Ultra)占比超 30%,消费者偏好长续航(CLTC 800km 以上)版本。
- 深圳
- 上牌量:2025 年 Q1 以 3922 辆登顶,超越特斯拉 Model Y。
- 政策支持:深圳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且充电补贴覆盖 80% 的公共充电桩。
- 区域优势:作为小米汽车供应链核心城市,深圳的交付周期较其他城市缩短 15%。
- 北京、广州
- 北京:2025 年 1 月上牌 1248 辆,受燃油车限行政策影响,新能源渗透率超 60%。
- 广州:2025 年 3 月销量 3694 辆,本土品牌竞争激烈,但小米 SU7 凭借性价比(20-25 万元区间)占据市场份额。
二、新一线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下沉市场发力
- 武汉
- 上牌量:2025 年 1 月上牌 1317 辆,累计上牌量 8262 辆。
- 政策支持:武汉对新能源汽车提供 “以旧换新” 补贴(最高 2 万元),且小米在光谷设立了区域研发中心。
- 市场特点:SU7 的标准版(续航 550km)销量占比达 60%,主打家庭用户。
- 成都、重庆
- 成都:2025 年 1 月上牌 1066 辆,西部市场增长最快,小米在龙泉驿区设立交付中心。
- 重庆:2025 年 Q1 上牌量超 700 辆,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 45%,小米与长安汽车合作共建充电网络。
- 南京、苏州
- 南京:2025 年 3 月纯电动车上牌量排名第二(1081 辆),小米 SU7 与特斯拉 Model Y 形成直接竞争。
- 苏州:2025 年 2 月上牌 843 辆,工业园区用户偏好 SU7 的科技配置(如 HyperOS 车机系统)。
- 郑州、西安
- 郑州:2025 年 1 月上牌 1164 辆,中原城市群核心,小米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推出 “首付 20% 免息” 政策。
- 西安:2025 年 Q1 上牌量超 600 辆,西北地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 35%,小米计划在高新区增设交付中心。
三、政策友好型城市:补贴与基建双重保障
- 呼和浩特
- 交付中心:2025 年 3 月内蒙古首家交付中心落地,享受地方政府 “报废补贴 + 置换补贴” 双重政策。
- 市场潜力:SU7 的四驱版本(续航 620km)在寒冷地区销量占比达 70%。
- 长沙
- 上牌量:2025 年 1 月上牌 975 辆,湘江新区用户偏好 SU7 的 “小米生态联动” 功能(如手机车钥匙、智能家居控制)。
- 政策支持:长沙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且充电电价较燃油车低 0.5 元 / 度。
- 宁波、温州
- 宁波:2025 年 1 月上牌 777 辆,长三角港口城市,小米与吉利汽车合作共建超充站。
- 温州:2025 年 1 月上牌 616 辆,民营经济活跃,SU7 的中配版本(25 万元)销量占比超 50%。
四、海外市场布局:德国与欧洲拓展
小米计划 2027 年进军欧洲市场,首站选择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聚焦高性能电动车型(如 SU7 Sport)。2025 年重点完善国内市场,暂未开放海外上牌服务。
五、充电网络与上牌关联性
小米充电网络覆盖全国 365 个城市,超 102 万根充电桩(含 80 万根直流快充桩),88.1% 的高速服务区已接入。充电设施完善的城市(如杭州、深圳)上牌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形成 “充电网络 - 销量 - 上牌量” 的正向循环。
总结:上牌城市选择逻辑
- 政策优先:优先布局新能源汽车补贴高、牌照政策宽松的城市(如上海、深圳)。
- 市场需求:聚焦新能源渗透率超 50% 的城市(如杭州、广州),及增长潜力大的中西部城市(如成都、西安)。
- 供应链协同:靠近生产基地(北京、武汉)的城市交付周期短,上牌效率更高。
- 充电基建:充电网络密集的城市(如南京、苏州)用户体验更佳,推动销量与上牌量同步增长。
如需查询具体城市的上牌政策或交付中心地址,建议通过小米汽车官网或官方 APP 实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