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布局已形成 “一期投产、二期冲刺、三期储备” 的产能体系。以下是具体情况:
一、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核心产能枢纽
1. 一期工厂(已投产)
- 位置: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规模: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630 亿元,设有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配备 29 个研发试验室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
- 产能:2024 年 4 月投产,初期日产能不足 300 辆,通过优化产线流程,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已超 2.9 万辆,实际年产能接近 15 万辆。
- 产品:目前主要生产小米 SU7 系列车型,包括标准版、Pro、Max 和 Ultra 版本。
2. 二期工厂(建设冲刺中)
- 位置:紧邻一期工厂东侧,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
- 规模:占地面积 53.11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 26 亿元,规划年产能超 30 万辆。
- 进展:2025 年 4 月 15 日完成规划验收,原计划 6 月竣工,目前建设进度提前,预计 7-8 月正式投产。
- 意义:投产后小米汽车总产能将突破 45 万辆,支撑 2025 年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3. 三期储备用地
- 位置:二期工厂旁的 52 公顷地块已公示为一类工业用地,规划容积率 1.0,建筑高度 60 米。
- 规划方向:可能用于未来的产能扩展,但具体建设时间尚未公布。
二、武汉生产基地:战略布局启动
1. 规划进展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与小鹏汽车、路特斯生产基地相邻。
- 规模:总规划用地 2000 亩,航拍显示占地面积约为小鹏武汉工厂的三倍,定位为 “南北双基地” 中的华中枢纽。
- 动态:2025 年 4 月,小米已启动武汉工厂项目总监招聘,要求具备工厂筹建经验,基桩建设已启动,但官方尚未正式宣布投产时间。
2. 潜在优势
- 供应链协同:武汉拥有东风汽车的 30 万辆闲置产能、成熟的汽车供应链(如激光雷达生产线),以及高校人才储备。
- 成本优势:相比北京,武汉的运输成本降低 20%,工人薪资每月低 3000 元,预计每年可节省 8 亿元。
三、合肥等其他城市:传闻与实际布局
1. 合肥代工传闻澄清
- 2021 年曾有消息称小米可能与江淮汽车合作在合肥代工,但小米公关部已明确辟谣,强调 “每一步都需官方确认”。
- 目前合肥的小米布局集中在智能家电工厂,一期计划 2025 年 11 月投产,主要生产空调等产品,与汽车制造无关。
2. 其他城市动态
- 上海、重庆等地曾传出合作传闻,但均未得到官方证实。小米当前的战略重心仍聚焦北京和武汉。
四、技术与产能亮点
- 智能制造:北京工厂引入 9100 吨超级大压铸设备(比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6000 吨压铸机更大),配备 700 余台工业机器人,实现每 76 秒下线一台整车。
- 绿色生产:厂房房顶铺设光伏板,每年可发电 1640 万度,支持可持续制造。
- 交付能力:2025 年 3 月单月交付量超 2.9 万辆,但因订单火爆,SU7 系列交付周期仍长达 42-50 周,二期工厂投产后有望缓解压力。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为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一期 + 二期),武汉基地处于筹建阶段,合肥等地的传闻已被排除。北京工厂的产能释放将直接影响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而武汉基地的建成将进一步巩固其全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