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已进入深度整合阶段,通过澎湃 OS 操作系统实现人、车、家三大场景的无缝协同,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超级智能生态。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核心进展与未来布局:
一、智能汽车:技术突破与场景延伸
- 车型迭代与性能升级
小米 SU7 系列 2025 款搭载宁德时代新一代 “麒麟电池”,CLTC 续航突破 900 公里(SU7 Max 版),并支持 800V 高压快充,15 分钟补能 350 公里。新车型 “昆仑”(内部代号)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采用一体化压铸车身,配备激光雷达 + 4D 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预计 2025 年底发布。
- 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
小米 SU7 Max 已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国内法规开放后 OTA 解锁),搭载 Xiaomi Pilot 3.0 系统,采用 “世界模型” 训练算法,通过虚拟 AI 驾驶员模拟复杂场景,提升决策效率。硬件配置包括 1 颗激光雷达、11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达 508TOPS,支持高速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智能座舱方面,澎湃 OS 深度整合米家生态,用户可通过车载语音助手远程控制家中设备,如提前开启空调、启动扫地机器人,或在车内实时查看家庭摄像头画面。
- 海外扩张与产能规划
小米计划 2027 年在欧洲市场推出电动汽车,并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聚焦自动驾驶与本地化适配。同时,东南亚市场通过预装本地热门应用(如印尼 GoTo 生态)和开设体验店,加速 “性价比 + 本地化” 策略落地。国内产能方面,北京二期工厂于 2025 年 6 月投产,武汉基地规划中,目标年交付量提升至 35 万辆。
二、智能家居:AI 赋能与场景联动
- 设备互联与主动服务
小米 AIoT 平台连接设备超 8.6 亿台(截至 2024 年 9 月),通过 “地理围栏” 技术实现场景自动化:用户接近小区时,系统自动激活回家模式,包括开启车库门、调节室内温度、播放欢迎音乐等。车内可直接调用米家摄像头查看家中状况,或通过小爱同学语音控制家电,形成 “人 - 车 - 家” 闭环。
- 能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小米推动家庭能源系统与汽车协同,探索 V2H(车辆到家庭)技术,利用汽车电池作为家庭应急电源。同时,通过自建可再生能源设施和绿色电力协议,计划 2040 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并推动核心供应商减排。
- 第三方开放与生态合作
米家 APP 已接入欧普照明、涂鸦智能等 16 个第三方品牌设备,并通过 “Columbus 变现平台” 支持开发者跨场景服务整合。2025 年,小米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计划在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化校企协同,推动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
三、手机与操作系统:跨端协同与 AI 原生体验
- 澎湃 OS 2.0 重构交互范式
澎湃 OS 2.0 引入 “跨设备算力池”,手机可调用同网络下平板、电视的 GPU 资源,实现 “手机玩原神,电视跑算力” 的跨端协作,帧率提升 87%。AI 功能全面升级,如 HyperAI 支持实时字幕、文生图、多语言同声传译,并通过端云协同保障数据安全。
- 硬件创新与高端突破
小米 15 Ultra 搭载 240W 澎湃秒充技术,9 分钟充满 4500mAh 电池,并首发 “隔空充电 2.0”,支持 5 米内自由充电。影像系统采用液态镜头 2.0,实现 10 倍光学变焦,配合索尼 IMX989 传感器,弱光拍摄动态范围提升至 16.5EV。
- 隐私安全与权限管理
跨设备数据传输采用硬件级加密,通过 TEE(可信执行环境)校验设备身份,用户可在 “融合设备中心” 集中管理多设备权限,如限制汽车访问家庭摄像头的敏感数据。
四、机器人与生态协同:服务延伸与工业渗透
- 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
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CyberOne(铁大)已在北京亦庄工厂测试,可完成物料搬运、设备巡检等任务,未来将扩展至家庭服务领域,如陪伴老人、儿童教育。其 AI 交互系统支持 60 种情绪识别和 85 种语义理解,通过米家平台联动家电、汽车,形成 “机器人 - 家居 - 出行” 一体化服务。
- 工业应用与供应链复用
小米汽车工厂已部署超 700 台工业机器人,用于焊接、质检等环节,未来计划向其他行业开放技术方案。核心部件(如电机、传感器)复用智能手机与汽车供应链,成本较行业低 60%。
五、海外布局与全球化战略
- 市场拓展与本地化适配
在东南亚,小米针对热带气候推出优化散热的定制版手机,并通过预装本地应用提升用户粘性;在欧洲,计划 2025 年推出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强化 “人车家全生态” 认知。德国研发中心聚焦自动驾驶技术合规化,为 2027 年海外上市铺路。
- 开放生态与合作伙伴
小米海外应用商店 GetApps 覆盖全球 100 多个市场,月活用户超 2.6 亿,通过 “Columbus 变现平台” 帮助开发者实现广告与内购双增长。2025 年,小米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广 “人车家全生态” 理念。
六、未来挑战与技术储备
- 技术攻坚与数据积累
自动驾驶需进一步优化复杂场景(如无保护路口、极端天气)的可靠性,计划通过 2025 年纽北赛道测试验证技术实力。AI 大模型需提升端侧推理效率,降低对云端依赖,以应对隐私与网络延迟问题。
- 供应链与产能保障
自研 RISC-V 车规级芯片(紫荆半导体)缓解 “缺芯” 风险,同时通过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合作确保电池供应。北京、武汉工厂的投产将逐步缓解产能瓶颈,目标 2025 年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20%。
总结
2025 年,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已形成 “硬件 + AI + 服务” 的三维闭环: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通过澎湃 OS 与家庭、手机无缝联动;智能家居依托 AIoT 平台实现主动服务;机器人则拓展场景边界,从工业到家庭提供个性化支持。未来,小米将继续以技术普惠为核心,通过开放生态与全球化布局,推动智能生活进入 “无感交互、主动服务” 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