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 4 作为 2014 年发布的机型,到 2025 年已服役超过 11 年,其质量表现需从硬件老化、软件支持、维修可行性和实际使用体验四个维度综合评估:
一、硬件老化:核心部件损耗严重
- 电池寿命濒临极限
小米 4 原装 3080mAh 电池的理论循环寿命约 300-500 次,按日均一充计算,正常使用周期为 2-3 年。到 2025 年,电池容量普遍衰减至初始值的 50% 以下,表现为续航骤减(如满电亮屏时间不足 2 小时)、频繁自动关机,甚至出现鼓包变形。第三方电池更换成本约 100-200 元,但非原装电池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充电异常或发热。
- 屏幕显示与触控问题突出
5 英寸夏普 / JDI 屏幕长期使用后易出现偏白、色彩衰减、触控延迟等现象。用户反馈显示,部分设备重启后屏幕颜色异常,需手动调节饱和度或更换屏幕。第三方屏幕价格约 150-500 元,但非原装屏幕可能存在分辨率下降或触控失灵风险。
- 金属边框与机身结构隐患
不锈钢边框虽工艺精湛,但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氧化、磨损、接缝松动,甚至影响内部电路连接。部分用户反映机身因跌落导致边框变形,维修成本高达 300 元以上。
- 处理器性能严重滞后
骁龙 801(2014 年旗舰芯片)在 2025 年已无法流畅运行主流应用。对比 2025 年中端机型(如骁龙 7 Gen 4),其 CPU 性能仅为后者的 15%,GPU 性能不足 10%,运行微信、抖音等基础应用时可能出现卡顿,更无法支持《原神》等大型游戏。
二、软件支持:停更 7 年的系统风险
- 安全漏洞与兼容性问题
小米 4 的 MIUI 系统于 2018 年停止更新,截至 2025 年已累计缺失超过 100 个安全补丁,存在隐私泄露风险。实测显示,部分银行 APP 会因系统版本过低拒绝运行,需手动关闭检测才能使用。
- 应用适配困难
2025 年主流应用(如支付宝、美团)的最低系统要求普遍为 Android 11 以上,而小米 4 的最高系统版本为 Android 6.0,导致大量应用无法安装或运行异常。例如,微信 7.0 版本后不再支持 Android 6.0,用户需降级使用旧版应用,功能受限明显。
三、维修可行性:第三方渠道成唯一选择
- 官方售后全面终止
小米 4 已停产多年,官方售后不再提供维修服务。用户若需维修,需依赖第三方维修店或自行更换配件。
- 配件供应与成本
- 电池:第三方电池价格约 100-200 元,但部分产品容量虚标,实际续航仅为原装电池的 60%。
- 屏幕:非原装屏幕价格约 150-300 元,但可能存在色彩偏差或触控延迟。
- 主板:二手主板价格约 300-500 元,维修费用另计,但无法保证稳定性。
- 维修风险与成本
第三方维修店良莠不齐,部分商家可能使用翻新配件或虚报故障。例如,主板维修费用可能从 200 元(小元件更换)到 800 元(整块更换)不等,且无官方质保。
四、实际使用场景:仅适合轻度备用
- 日常使用
作为备用机接听电话、收发短信尚可,但频繁操作可能导致卡顿。实测显示,连续扫码 20 次成功率虽为 100%,但响应速度比新机慢 0.3 秒。
- 功能局限性
- 网络:仅支持 4G LTE(最高 132Mbps),无法连接 5G 网络,下载大型文件耗时较长。
- 存储:16GB/64GB 存储空间在 2025 年严重不足,安装 2-3 个主流应用后剩余空间不足 1GB。
- 摄像头:1300 万像素镜头在夜景拍摄中噪点明显,且不支持 AI 算法优化,成像质量落后于千元新机。
五、总结:老机型的生存现状与替代建议
小米 4 在 2025 年的质量表现已难以满足日常需求,其硬件老化、软件停更和维修成本高企的问题凸显。若用户仍希望继续使用,需接受以下妥协:
- 续航焦虑:随身携带充电宝,避免长时间使用。
- 性能妥协:仅运行基础应用,关闭后台程序以减少卡顿。
- 数据风险: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硬件故障导致丢失。
替代方案:
- 二手千元机:如 Redmi Note 13(2023 年发布),搭载天玑 7000 系列芯片,支持 5G 和 MIUI 15 系统,二手价格约 500-800 元。
- 备用机选择:若仅需基础功能,可考虑功能机(如诺基亚 105),价格不足 200 元,续航长达数周。
小米 4 作为一代经典机型,其质量在 2025 年已无法与现代手机抗衡,更适合作为怀旧收藏或临时备用工具。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升级至新款机型是更务实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