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一级供应商

2025-04-26 04:23:35  阅读 18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一级供应商

根据公开信息和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一级供应商已形成覆盖电池、电机、智能驾驶、底盘等核心领域的多元化供应链体系,既有宁德时代、博世等国际巨头,也有汇川技术、拓普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同时通过自研和生态投资强化技术壁垒。以下是关键领域的供应商及合作细节:

一、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


  1. 宁德时代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小米 SU7 Max/Pro 车型的三元锂麒麟电池包(101kWh),支持 800V 高压平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
    • 技术亮点:采用第三代 CTP(Cell to Pack)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至 72%,能量密度达 255Wh/kg。
    • 产能保障:宁德时代与小米、北汽合资建设的北京时代电池基地于 2024 年投产,年产能规划 30GWh,优先保障京津冀地区小米车型供应。

  2. 比亚迪弗迪电池

    • 合作内容:为小米 SU7 标准版及 YU7 车型提供磷酸铁锂刀片电池(73.6kWh),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 15%。
    • 供应链策略:小米采用双电池供应商体系,宁德时代占比约 60%,弗迪电池占比 40%,分散供应风险。

  3. 其他布局

    • 电池回收:与宁德时代、格林美合作建立动力电池闭环回收体系,2025 年目标回收利用率达 95%。
    • 固态电池:与清陶能源联合开发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 2027 年量产,能量密度目标 400Wh/kg 以上,兼容现有 800V 平台。


二、电驱与动力系统


  1. 汇川技术

    • 合作内容:联合研发 V6s(21000rpm)和 V8s(27200rpm)超级电机,其中 V6s 用于 SU7 Max/Pro,V8s 为小米自研,适配 2025 年推出的高性能 SUV 车型。
    • 技术指标:V6s 电机峰值功率 350kW,扭矩密度 4.2kW/kg,效率达 97.5%。

  2. 联合汽车电子

    • 合作内容:供应 SU7 基础版车型的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采用碳化硅(SiC)模块,支持 400V 电压平台。

  3. 湘油泵(美湖智造)

    • 合作内容:深度绑定小米产能,2025 年供应 200 万套电驱冷却系统,覆盖电机、电池、电控三热管理场景。


三、智能驾驶与座舱


  1. 英伟达

    • 合作内容:提供 Orin 芯片,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算力达 254TOPS,搭配禾赛科技 AT128 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300 米)。
    • 系统集成:与大陆芯智驾合作开发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

  2. 高通

    • 合作内容:骁龙 8295 芯片用于智能座舱,支持 5G-V2X 通信,搭配德赛西威 16.1 英寸 OLED 中控屏,实现语音交互、AR-HUD 等功能。

  3. 几何伙伴

    • 合作内容:提供端到端自动驾驶算法,覆盖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场景,2025 年计划升级至 L4 级。


四、底盘与车身制造


  1. 博世

    • 合作内容:供应 ESP 10.0 车身稳定系统、DPB 线控制动系统,制动距离较传统液压系统缩短 15%。
    • 创新技术:与小米联合开发 48V 主动悬架系统,提升操控性与舒适性。

  2. 拓普集团

    • 合作内容:供应空气悬架系统(价值 5000 元 / 车)、一体化压铸后底板,采用 9100T 压铸机,减少 70 个焊接点。

  3. 福耀玻璃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全景天幕玻璃,采用镀银隔热技术,紫外线阻隔率达 99.9%。


五、热管理与轻量化


  1. 三花智控

    • 合作内容:提供热泵系统,冬季续航提升 20%,搭配飞荣达石墨烯导热膜,电池温控精度 ±1℃。

  2. 星源卓镁

    • 合作内容:开发镁合金座椅支架,减重 30%,通过小米 “零缺陷” 质量认证,2025 年产能翻倍至 20 万吨。


六、充电与能源生态


  1. 科大智能

    • 合作内容:供应 “星河” 系列充电桩,支持 160kW 超充,IP55 防水防尘,6 年质保,兼容小米、蔚来、小鹏等品牌。

  2. 宁德时代

    • 合作内容:共建换电网络,2025 年计划在 30 个城市部署 500 座换电站,单站日服务能力 300 车次。


供应链策略与生态协同


  1. 垂直整合:小米自研电机、压铸工艺、电池 PACK,核心零部件自制率达 40%。
  2. 生态投资:通过小米智造基金投资易弗明(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等 46 家供应链企业。
  3. 全球化布局:在墨西哥、匈牙利建设海外工厂,本地化采购比例目标达 60%,规避贸易壁垒。

潜在风险与挑战


  1. 产能瓶颈: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头部供应商产能紧张,可能影响小米 30 万辆年交付目标。
  2. 技术迭代:固态电池、800V 平台等新技术量产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3. 成本压力:核心零部件采购成本占比超 70%,需通过规模效应摊薄研发投入。

总体来看,小米汽车通过 “国际巨头 + 本土龙头 + 自研” 的三维供应链策略,在保障技术先进性的同时降低成本,但其能否在 2025 年实现 30 万辆交付目标,仍需观察供应链协同效率与市场需求变化。

小米汽车一级供应商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477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