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SU7 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其供应链体系整合了全球领先企业与本土核心供应商,覆盖电池、电驱、智能驾驶、热管理、底盘等关键领域。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整理的 2025 年小米 SU7 核心供应商名单及技术细节:
一、动力与电池系统
- 电池与 BMS
- 宁德时代:为 SU7 Pro/Max/Ultra 版本提供三元锂电池(麒麟电池,101kWh),能量密度超 200Wh/kg,支持 800V 高压平台,CLTC 续航最高达 800km。
- 比亚迪(弗迪电池):标准版搭载其磷酸铁锂刀片电池(73.6kWh),CLTC 续航 668km,2024 年 6 月后与宁德时代形成双供应商体系。
- 中创新航:供应磷酸铁锂电池,适配入门版车型。
- 电池管理系统(BMS):宁德时代与比亚迪联合开发,支持智能温控与安全防护。
- 电驱系统
- 汇川技术:提供 V6s 电机(275kW),适配 800V 平台,采用 960MPa 高强度硅钢,转速达 21000rpm。
- 联合电子:供应 V6 电机(220kW),用于后驱标准版,适配 400V 平台。
- 小米自研 V8s 电机:四驱版搭载,功率 425kW,转速 27200rpm,采用激光缠绕转子技术,零百加速 1.98 秒。
二、智能驾驶与电子系统
- 自动驾驶硬件
- 禾赛科技:高阶版搭载 AT128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点频 153 万 / 秒,探测距离 200m,支持多传感器融合。
- 英伟达:Orin 芯片(双颗),算力 508TOPS,处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数据。
- 欧菲智能车联:提供 8MP 前视摄像头、环视摄像头模组,支持 4K 高清成像。
- 新纳传感:IMU(惯性测量单元),精度达 0.01°/h,提升定位稳定性。
- 智能座舱
- 高通:骁龙 8295 座舱芯片,支持多屏联动与 5G-V2X 通信。
- 京东方:16.1 英寸 3K 中控屏(Mini LED),华星光电供应副驾娱乐屏。
- 泽景电子:AR-HUD 系统,投影距离 7.2m,支持导航与 ADAS 信息显示。
三、热管理与底盘系统
- 热管理
- 三花智控:热泵系统、电子膨胀阀,-30℃环境下能效比提升 30%。
- 华域三电:压缩机,集成电池与电机热管理模块。
- 底盘与车身
- 拓普集团:空气悬架、铝合金底盘件,与特斯拉同源技术。
- 采埃孚:CDC 连续阻尼减震器,支持 15 段阻尼调节。
- 博世:IPB 集成制动系统,100-0km/h 制动距离 33.3 米。
- 福耀集团:全景天幕玻璃,采用镀银隔热技术,紫外线阻隔率 99%。
四、内外饰与配套服务
- 内饰
- 延锋江森:座椅骨架、安全带,支持 16 向电动调节。
- 瑞声科技:线性马达、扬声器,模拟燃油车换挡触感。
- 外饰与轮胎
- 米其林:PS EV 轮胎(245/40 R21),滚阻系数 0.22,适配高阶版。
- 普利司通:泰然者 T005(245/45 R19),用于标准版。
- 充电与服务
- 科大智能:星河充电桩,支持 11kW 功率,6 年质保,兼容小米 SU7 高压平台。
- 星星充电:全国超 50 万根公共充电桩,支持即插即充。
五、供应链策略与版本差异
- 双供应商体系:电池(宁德时代 / 比亚迪)、电机(汇川 / 联合电子)降低断供风险。
- 版本分化:
- 标准版: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 + 联合电子电机 + 无激光雷达,主打性价比。
- Ultra 版: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 小米自研 V8s 电机 + 禾赛激光雷达,定位性能旗舰。
- 本土化占比: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 70%,包括汇川技术、三花智控等。
六、技术亮点与供应商协同
- 9100 吨一体化压铸:由广东鸿图提供设备,减少车身零件 70%,提升扭转刚度至 40500N・m。
- SiC 电驱:汇川技术供应全碳化硅模块,效率提升 3%,续航增加 5%。
- HyperOS 系统:小米自研,支持车家互联,接入 5000 + 米家设备。
以上信息综合自小米官方披露、行业分析及供应链企业公告,部分二级供应商因商业机密未完全公开。随着产能爬坡与技术迭代,供应链可能存在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