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战略重心仍聚焦于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并未推出任何燃油车型。以下是结合最新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小米 2025 年新车计划:纯电与增程式技术主导
- 小米 YU7(纯电 SUV)
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二款量产车型,YU7 定位中大型纯电 SUV,预计 2025 年 6-7 月上市,预售价 24.99 万 - 40 万元。其核心亮点包括:
- 动力性能:提供单电机后驱(235kW)和双电机四驱(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版本,最高时速 253km/h,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可达 750km。
- 智能配置:配备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支持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 “哨兵模式”,座舱采用 HyperOS 系统,实现手机、家居与车机的无缝互联。
- 设计语言:延续小米 SU7 的极简风格,车身尺寸 4999×1996×1600mm,轴距 3000mm,采用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和溜背造型,风阻系数低至 0.23Cd。
- 小米 SU7 Ultra(高性能纯电轿跑)
作为小米 SU7 的性能版,SU7 Ultra 已于 2025 年 3 月正式上市,售价 81.49 万元,主打赛道级性能:
- 动力系统:采用 “前 1 后 2” 三电机布局,综合功率 1138kW,零百加速 1.98 秒,极速 350km/h,搭载 93.7kWh 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11 分钟补能 10%-80%)。
- 赛道化设计:碳纤维车身减重 17 处,配备碳陶瓷制动盘、倍耐力 P ZERO 轮胎和主动扰流板,纽北赛道圈速 6 分 46 秒 874,刷新四门量产车记录。
- 增程式技术布局
小米正在研发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计划 2026 年上市,定位家庭用户市场,售价或下探至 15 万元。该车型将采用消费电子级芯片替代部分车规级硬件,通过 “降维打击” 降低成本,同时兼容纯电与增程式双路线,覆盖更多细分市场。
二、小米为何不推出燃油车?
- 战略聚焦智能电动
雷军多次强调 “All in 智能电动”,小米汽车的核心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五的电动汽车公司。从技术积累看,小米已构建 800V 碳化硅平台、四电机驱动、全主动悬架等核心技术,这些均为纯电车型专属。
- 市场与政策导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 40%,全球 20 多个国家明确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小米若此时布局燃油车,不仅与政策相悖,还可能分散资源,削弱其在新能源赛道的竞争力。
- 增程式作为过渡方案
增程式技术被视为燃油车用户转向新能源的 “跳板”,但本质上仍属于新能源汽车。小米研发增程式车型,是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而非回归传统燃油车。
三、用户可能的误解与建议
- 混淆增程式与燃油车
增程式电动车(EREV)通过发动机发电驱动电机,与传统燃油车的机械传动有本质区别。小米的增程式车型仍属于新能源范畴,且计划 2026 年推出,并非 2025 年。
- 关注官方信息
小米汽车的最新动态可通过官方微博、官网或雷军个人账号获取。例如,2025 年上海车展(4 月 23 日 - 5 月 2 日)可能发布 YU7 的详细配置和价格。
- 竞品对比参考
若对燃油车感兴趣,可关注 2025 年其他品牌的换代车型,如宝马 X3、马自达 CX-5 等。若倾向新能源,小米 YU7、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T5 等是更优选择。
四、总结
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产品矩阵以纯电车型为主,包括中型 SUV YU7 和高性能轿跑 SU7 Ultra,同时布局增程式技术为未来铺路。目前无任何官方信息或可靠第三方报道显示小米计划推出燃油车。若您对小米汽车感兴趣,建议关注其电动化进展及生态互联技术,这些才是小米在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