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其工厂布局和产能规划已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以下是基于最新动态的详细解析:
一、北京亦庄工厂:核心产能支撑
1. 一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 位置:北京亦庄新城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四至范围为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投产时间:2023 年竣工并投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
- 生产车型:首款车型小米 SU7 系列(包括标准版、Pro、Max、Ultra),2024 年累计交付超 13.6 万辆,2025 年目标冲刺 35 万辆。
- 产能突破:通过优化产线流程,实际产能已超过设计值。2024 年 11 月至 12 月,单月产量达 2.4 万辆,产能利用率接近 200%。
2. 二期工厂:2025 年中投产,年产能 15 万辆
- 位置:一期工厂东侧,紧邻一期,位于北京亦庄新城 YZ00-0606 街区 0106 地块。
- 建设进度:2024 年 7 月竞得土地,9 月完成部分地基建设,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6 月中旬竣工,预计 7-8 月正式投产。
- 产能提升:二期投产后,北京工厂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 / 年,支撑小米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技术升级:二期工厂配备 2.5 公里测试跑道和智能车间,支持 SU7 Ultra 的 800V 高压平台和高阶智驾研发。
二、武汉工厂:规划中,2026 年或成新增长极
1. 选址与规划
- 位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航产业园,总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汽车、路特斯工厂相邻。
- 定位:可能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三或第四座工厂,目标 2026 年实现 100 万辆产销量。
- 进展:2025 年 3 月,武汉江夏区备案 N3 前副车架焊接生产线(年产 30 万套),为小米第三款车型(增程式 SUV)做准备。
2. 合作与挑战
- 代工可能性:传闻小米可能与东风汽车合作,利用其云峰工厂(年产能 30 万辆,现生产岚图车型)代工,但双方在合作模式上存在分歧(如东风不愿放弃政府补贴)。
- 地方政府推动:湖北省政府积极争取小米工厂落户,2025 年 1 月与雷军会谈,试图促成合作。
三、其他潜在布局
1. 兖州 4S 店布局
- 进展:山东济宁兖州区计划引入小米、蔚来等品牌 4S 店,打造鲁西南汽车消费中心,但未提及生产基地。
2. 代工合作传闻
- 可能性:曾传闻与长城、富士康、比亚迪等代工合作,但 2025 年暂无官方确认。
四、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1. 交付压力
-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累计交付 21.61 万辆,全年需完成剩余 13.39 万辆,周均交付需近 7000 台。
- 北京工厂一期已开启双班生产,月均产能提升至 2.2 万台,二期投产后或进一步优化至 3.5 万台 / 月。
2. 未来扩张
- 三期规划:北京二期工厂旁 52 公顷地块已公示为规划用地,可能用于建设三期工厂,未来总面积或达 105 公顷。
- 供应链协同:武汉江夏区布局零部件生产线,强化长三角与华中供应链双核布局。
总结:2025 年小米汽车生产格局
- 核心生产地:北京亦庄一期和二期工厂,2025 年总产能 30 万辆,支撑 35 万辆交付目标。
- 新增长极:武汉工厂处于规划阶段,预计 2026 年投产,可能成为小米百万辆产能的关键。
- 代工可能性:与东风合作仍存变数,短期内北京工厂仍是主力。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车型的生产动态或供应链细节,可关注小米官方公告及行业媒体跟踪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