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 SU7 的用车体验可从核心产品力、场景化体验、竞品对比及地域适配性等维度展开,结合最新用户反馈与技术迭代,具体表现如下:
一、核心产品力:性能与智能的双突破
1. 动力与续航
- 加速性能:双电机版(如 Max 版)零百加速实测 3.5 秒,超跑级推背感在城市道路中表现激进,但普通版后驱车型动力输出偏保守,适合日常通勤。
- 续航表现:CLTC 续航 700-830km 的官方数据在实际使用中接近预期,市区开空调续航约 550km,高速续航约 460km。2025 款 Ultra 版本搭载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630km,支持 480kW 超充,充电 5 分钟增加 220km 续航。
- 冬季续航:低温环境下续航下降约 20%,但小米的电池预加热系统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
2. 智能科技
- 车机系统:16.1 英寸中控屏搭载骁龙 8295 芯片,操作流畅度媲美 iPad Pro,支持无线 CarPlay 和米家生态互联。小爱同学响应迅速,可控制座椅、悬架等硬件,但应用商店软件有限,系统封闭性较强。
- 辅助驾驶:高速 NOA 变道积极,但城区 NOA 尚未开放,与问界等竞品相比功能较基础。2025 款 Ultra 版本升级 HAD 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端到端代客泊车,最高巡航车速 23km/h,动态倒车让行能力提升。
- 智能生态:新增小米手环 8 NFC 版车钥匙功能,优化麦克风延迟提升 K 歌体验,支持导入更多米家设备实现跨端互联。
3. 底盘与操控
- 运动化调校: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转向精准,过弯侧倾小,但底盘较低,复杂路况需谨慎。
- 舒适性争议:超跑级底盘调校导致过减速带颠簸感明显,后排座椅偏短且角度不可调,长途乘坐舒适性一般。
二、场景化体验:日常与长途的均衡表现
1. 城市通勤
- 充电便利性:厦门核心区充电半径小于 1 公里,第三方充电桩覆盖广泛,但 800V 超充站仍较少,普通快充充满需 1 小时左右。
- 空间实用性:前排空间充裕,后排头部空间略局促,但全景天幕防晒隔热效果出色,储物空间丰富(如中控台下自动开合 “百宝箱”)。
2. 长途出行
- 续航焦虑:CLTC 续航接近真实水平,搭配小米地图的充电桩推荐功能,可有效规划路线。但超充站分布不均,需依赖第三方充电桩。
- 智能驾驶:高速 NOA 表现稳定,但加塞应对能力较弱,建议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3. 家庭场景
- 儿童安全:标配 9 安全气囊、儿童座椅接口,但无后排座椅按摩功能,长途乘坐舒适性一般。
- 储物能力:前备箱和后备箱容积较大,可容纳 20 寸行李箱,但前备箱玻璃水加注口设计易积水。
三、竞品对比:25 万级纯电轿车的性价比之选
1. 优势领域
- 价格竞争力:21.59 万起的售价低于特斯拉 Model 3,配置多出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等。
- 生态互联:小米生态用户可实现 “离家自动关空调”“车内控制扫地机器人” 等跨端联动,体验不可替代。
- 硬件配置:8295 芯片、双 Orin-X 智驾芯片、激光雷达等硬件堆料足,智驾潜力大。
2. 短板与争议
- 售后网络:小米之家暂不支持修车,保养需到指定合作点,系统死机后依赖 OTA 更新。
- 保值率风险:作为新品牌,二手保值率未知,首批车主需承担 “吃螃蟹” 风险。
- 竞品冲击:2025 年新上市的阿维塔 06(鸿蒙座舱 + 华为 ADS 3.0)、广汽丰田铂智 7(鸿蒙座舱)等车型在智能生态和智驾方面构成威胁。
四、地域适配性:厦门用户的专属体验
1. 充电设施
- 政策支持:厦门计划 2025 年核心区充电半径小于 1 公里,集美区已建成充电插口 16337 个,第三方社会资本参与积极。
- 超充覆盖:岛内超充站仍较少,但规划推动超充集群建设,未来充电便利性将提升。
2. 气候影响
- 续航表现:厦门温暖气候对电动车续航友好,冬季续航衰减较小,适合全年使用。
- 空调能耗:夏季高温下空调能耗较高,但小米 SU7 的电耗控制在 13-15 度 / 百公里,表现扎实。
五、用户口碑与改进建议
1. 正面评价
- 外观设计:“保时米” 造型回头率高,无框车门仪式感强,车身颜色选择丰富。
- 性价比:20 万级车型标配高阶智驾和激光雷达,对比同价位竞品配置优势明显。
- 生态互联:小米用户可实现 “手机 - 车 - 家” 无缝联动,智能体验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