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小米 SU7 在高速场景下的表现可从性能、续航、充电、智能驾驶、舒适性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最新的技术配置与实际用户反馈,其综合表现如下:
一、性能与操控:极致加速与稳定底盘
小米 SU7 的硬件配置为高速驾驶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搭载的 HyperEngine V8s 电机峰值功率达 578kW,扭矩 838N・m,0-100km/h 加速仅需 2.78 秒,极速版理论时速更高达 350km/h。实际测试中,车辆在 300km/h 时速下仍能保持精准转向,电池管理系统未出现异常。底盘方面,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布雷博四活塞卡钳等配置,使其高速稳定性甚至超越保时捷 Taycan。不过,用户需注意,尽管硬件性能强劲,但在公共道路上超速驾驶(如湖南高速 230km/h 案例)会面临重罚,且事故风险呈指数级增长。
二、续航与充电:超充网络支撑长途出行
- 高速续航表现:
- 标准版车型在 110km/h 时速下续航约 490 公里,平均电耗 15kWh/100km。
- 19 寸低风阻轮毂的 Max 版在 120km/h 均速下续航达 571 公里,达成率 70%,优于同级别竞品极氪 001(59%),接近特斯拉 Model 3(72.51%)。
- 极端测试中,搭载 101 度电池的 Max 版在高速续航达成率接近 80%,远超同电池量级车型。
- 充电能力:
-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480kW 超充,10%-80% 电量仅需 0.183 小时(约 11 分钟)。
- 重庆地区高速服务区超充站覆盖率已达 100%,其中超充站占 54%,例如石渝高速涪陵西服务区配备 480kW 超充桩,充电 12 分钟可行驶 500 公里。用户可通过 “渝易充” App 实时查询充电桩状态,跨省充电也可通过川渝互联互通网络实现。
三、智能驾驶:功能全面但需谨慎依赖
小米 SU7 的自动驾驶系统(Xiaomi Pilot Pro)分为标准版和高阶版:
- 硬件配置:Max 版配备双 NVIDIA Orin 芯片(算力 508TOPS)、1 颗激光雷达、11 个摄像头、3 个毫米波雷达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支持全场景智驾。
- 功能覆盖:
- 高速 NOA:自动巡航、变道超车、进出匝道,支持自定义跟车距离,2025 年 2 月推送的 HyperOS 1.5.5 版本新增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覆盖车位到车位的完整流程。
- 城市 NOA:需累计行驶 1000 公里解锁,支持复杂路口(含无保护左转)、行人避让等场景。
- 实际表现:
- 高速领航辅助在多数场景下表现稳定,但部分用户反馈系统对加塞车辆的应对较为保守,变道策略偏激进。
- 2025 年 3 月的事故案例显示,系统在碰撞前 5 秒才发出风险提示,暴露了对突发路况的应变短板。
四、舒适性与噪音控制:静音表现优秀
- 隔音效果:官方测试显示,小米 SU7 在城市道路噪音约 40-50 分贝,高速行驶时风噪和胎噪控制优于传统燃油车。用户反馈提到,100km/h 以下噪音抑制出色,但超过 100km/h 后风噪明显增大,可能与车身设计(风阻系数 0.195Cd)和无框车门有关。
- 悬挂调校:运动化底盘在高速过弯时侧倾较小,但滤震偏硬,过减速带时颠簸感明显,适合追求操控的用户。
- 座椅与空间:前排座椅支持加热 / 通风 / 按摩,但后排头部空间因溜背造型受限,身高 185cm 以上乘客可能感到压抑。
五、能耗管理与驾驶模式
- 驾驶模式选择:
- 节能模式:优先低功率输出,高速续航可达 800km,适合长途巡航。
- 运动模式:动力输出激进,续航降至 650km,适合追求加速体验。
- 再生制动:支持单踏板模式,可通过动能回收进一步优化能耗,官方数据显示其高速能耗管理优于多数竞品。
六、安全与用户反馈
- 安全配置:标配主动刹车、车道居中、疲劳监测等功能,Max 版新增雪地模式防碰撞辅助。
- 用户评价:
- 正面:续航扎实、充电快速、智能座舱流畅(如 16.1 英寸 3K 屏、小爱同学语音控制)。
- 负面:高速噪音、自动驾驶偶发误判、后排舒适性一般。
总结:高速场景的竞争力与建议
小米 SU7 在高速场景下的核心优势在于性能强劲、续航扎实、超充网络完善,适合追求科技感与长途出行的用户。其智能驾驶功能虽全面,但需注意系统局限性,建议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对于重庆及周边用户,可充分利用本地超充网络,结合节能模式优化续航。若对舒适性和静音要求更高,可考虑选装 19 寸轮毂或后期升级隔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