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并非完全不出敞篷车型,只是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市场需求因素
- 受众群体小众:敞篷车本身的市场受众面较窄,消费者对敞篷车的需求通常低于传统轿车、SUV等车型。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实用性更强、适用场景更多的车型。即使在燃油车时代,敞篷车的销量占比也相对较小,电动化后这一趋势并未改变。例如,MINI品牌的传统燃油版Cooper敞篷车第三季度的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仅售出127台,同比下降89.1%。
- 使用场景受限:敞篷车在很多场景下存在不便。在天气不佳,如下雨、下雪、大风或严寒时,敞篷车的使用体验会大打折扣。并且在高速行驶时,敞篷开启会产生较大风噪,影响车内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这些因素使得消费者对电动敞篷车的需求进一步降低。
- 技术难度因素
- 平台设计挑战:现代电动车多采用“滑板平台”设计,将平坦的电池组安装在地板和轴之间,这种设计虽便于在上面搭建不同车身,但要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敞篷车形状却非常困难,因为需要在地板下面为电池组腾出几英寸的高度。
- 安全性能验证:电动车本身因电池组的存在重量较大,而敞篷车在碰撞测试中的难度原本就更大,除了车顶外,车身的其他部分也需要承受碰撞力,再加上电池组的重量,会进一步加剧安全性能验证的难度。
- 敞篷系统复杂:敞篷车的敞篷结构需要额外的设计和工程考虑,如硬顶敞篷的折叠机构或软顶敞篷的收纳系统等,这不仅增加了车辆的复杂性,还可能与电动车的电池、电机等系统在空间布局上产生冲突。
- 成本因素
- 研发制造成本:为了满足敞篷车的结构需求和安全标准,同时兼顾电动化的技术要求,汽车制造商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和成本。例如,为了确保敞篷电动车在碰撞时的安全性,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材料和更复杂的结构设计,这无疑会增加制造成本。
- 维修保养成本:敞篷车的敞篷系统相对复杂,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成本较高。对于电动车来说,其本身的维修成本可能就高于传统燃油车,再加上敞篷系统的维修,会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承担更高的费用,从而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动敞篷车的购买意愿。
- 竞争与盈利因素
- 市场竞争压力:随着中国新势力品牌的崛起,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势力品牌都更倾向于推出市场需求更大、利润空间更可观的车型,如电动轿车、SUV等,以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相比之下,电动敞篷车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 盈利前景不确定:由于电动敞篷车的市场需求有限,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再加上较高的研发、制造成本,使得其盈利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汽车制造商为了保证利润和投资回报率,可能会减少或暂停电动敞篷车的研发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