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可获取的最新信息,小米 SU7 在 2025 年的风阻系数仍保持为0.195Cd,这一数据延续了其自 2023 年底发布以来的官方标定。这一数值不仅是小米汽车技术实力的体现,也在全球量产轿车中处于领先地位,甚至优于特斯拉 Model S Plaid(0.208Cd)和吉利银河 E8(0.199Cd)等竞品。
技术细节与设计优化
小米 SU7 的超低风阻系数得益于以下关键设计:
- 车身比例与轮廓:采用 28° 前挡风玻璃、17° 大溜背造型,配合全车 G4 连续曲率设计,有效减少气流分离。通过 1000 + 数字模型仿真和 300 + 油泥模型调整,风阻系数降低了 10Counts。
- 空气动力学部件:
- 无边框水滴后视镜:迎风面积减少 20%,降低风阻 2Counts。
- 鹅卵石形激光雷达:高度降低 2mm,使风阻系数下降 4Counts。
- 8 组风道与 17 个真风口:通过主动式气流管理,进一步优化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
- 轻量化材料:车身采用泰坦合金(含 30% 循环铝),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间接提升续航表现。
高性能版本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2025 年推出的小米 SU7 Ultra作为赛道化版本,其风阻系数略有提升至0.23Cd。这一变化源于以下设计调整:
- 空气动力学套件:新增碳纤维尾翼(翼展 1560mm,弦长 240mm)、主动扩散器(0°-16° 自适应调节)和前铲气坝,最大下压力可达 285kg,以满足赛道操控需求。
- 散热需求:进气格栅开口扩大 10%,增加散热面积,同时提升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行业地位与实际影响
小米 SU7 的 0.195Cd 风阻系数在 2025 年仍保持全球量产轿车最低纪录。这一优势带来的实际效益包括:
- 续航提升:风阻系数每降低 10Count,续航可增加 7-8km。以小米 SU7 的 CLTC 续航为例,19 寸轮毂版本可达 668km,相比同级别车型(如吉利银河 E8 的 620km)优势显著。
- 能耗优化:在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占总能耗的 60% 以上。低风阻设计可使小米 SU7 在 120km/h 时速下的能耗降低约 15%,显著提升长途驾驶效率。
- 操控稳定性:通过风洞测试优化的车身姿态,小米 SU7 在高速过弯时侧倾控制更优,配合可升降电动尾翼(Max 版),进一步增强抓地力。
数据验证与行业对比
尽管部分第三方测试(如 160km/h 时速下)显示小米 SU7 的风阻系数可低至 0.19Cd,但官方仍以 0.195Cd 作为量产车型的统一标准。这一数据与华为等企业采用的测试方法一致,符合行业主流规范。
在 2025 年的市场竞争中,小米 SU7 的风阻系数依然是其核心卖点之一。例如,对比星纪元 ES(0.205Cd)和昊铂 GT(0.197Cd),小米 SU7 在空气动力学性能上保持领先。
总结
- 标准版小米 SU7:风阻系数0.195Cd,全球量产轿车最低,适用于日常通勤与长途续航需求。
- 高性能版 SU7 Ultra:风阻系数0.23Cd,通过空气动力学套件提升下压力,满足赛道化操控需求。
若需进一步验证,可参考小米官网或第三方机构(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最新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