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公开信息,小米汽车计划于 2026 年推出首款 6 座增程式 SUV 车型,内部代号 “昆仑”,定位中高端家庭用户市场。以下是基于最新谍照、行业分析及供应链动态的详细解读:
一、核心产品信息
- 车型定位与设计
该车型采用三排六座布局,车身长度预计超过 5 米,轴距超 3 米,整体造型方正硬朗,与小米 SU7、YU7 的运动风格形成差异化。前脸延续家族式 “X” 形灯带设计,车顶配备激光雷达,尾部采用蚌壳式尾门及贯穿式尾灯,部分谍照显示可能配备电动侧踏。
内饰方面,预计采用 2+2+2 座椅布局,第二排独立座椅支持电动调节,中控台搭载大尺寸触控屏,延续小米 HyperOS 智能座舱系统,支持车家互联、多屏互动等功能。
- 动力与续航
新车将搭载 1.5T 增程器与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续航超过 1000 公里,纯电续航预计达 400 公里(CLTC 工况),支持直流快充。增程器采用体积优化技术,提升车内空间利用率,同时解决长途出行的续航焦虑。
此外,该车将配备后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可缩小至 5.5 米,提升狭窄路段的灵活性,这一配置在同价位车型中较为罕见。
- 智能科技配置
- 高阶智驾:车顶激光雷达 + 多颗摄像头 + 毫米波雷达的硬件组合,支持城市 NOA、高速领航、自动泊车等功能,智能驾驶芯片预计采用英伟达 Orin 或高通 8295。
- 生态互联:搭载小米 HyperOS 系统,支持手机无感连接、跨设备剪贴板、车载米家等功能,部分车型可能配备 56 英寸 AR-HUD 抬头显示。
二、市场竞争与价格策略
- 竞品对标
该车型直接瞄准理想 L9(45 万元级)、问界 M9(50 万元级)等高端增程 SUV,但价格预计下探至 30-40 万元区间,主打性价比。例如,中配车型若定价 35 万元以内,可能对腾势 N9、深蓝 S09 等车型形成错位竞争。
- 差异化优势
- 空间与实用性:六座布局、大尺寸车身及灵活座椅调节,满足多孩家庭需求。
- 技术积累:依托小米 SU7 积累的三电技术(如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智能驾驶算法,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有望在能耗控制、智能化体验上实现突破。
- 品牌影响力:小米 SU7 在 2024 年销量突破 13 万辆,为新车奠定了用户基础,其 “高配低价” 的品牌形象可能吸引注重性价比的家庭用户。
三、上市时间与供应链
- 时间节点
代号 “昆仑” 的 6 座增程 SUV 预计 2026 年正式上市,2025 年可能开启预售或发布官图。小米北京亦庄工厂二期扩建工程将于 2026 年完工,产能提升至 60 万辆 / 年,为新车交付提供保障。
- 供应链动态
- 电池: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欣旺达动力拿下电池定点项目,支持高功率快充。
- 智能驾驶:禾赛科技提供激光雷达,博世供应 IPB 2.0 智能制动系统,纵目科技参与自动驾驶算法开发。
- 产能保障:小米汽车 2025 年 4 月交付量超 2.8 万台,显示其供应链管理能力逐步成熟,未来或通过代工(如东风汽车)进一步缓解产能压力。
四、潜在挑战与风险
- 增程技术认可度
尽管增程式车型市场需求增长(2024 年 30 万元以上新能源 SUV 销量同比增 62%),但小米增程系统的可靠性尚未经过市场验证,需与理想、问界等品牌竞争用户信任度。
- 品牌高端化难题
小米长期以 “性价比” 著称,冲击 30-40 万元市场需突破用户固有认知,可能通过限量版、定制化服务(如碳纤维选装包)提升品牌调性。
- 产能与交付压力
小米 SU7 曾因产能不足导致交付延迟,若新车上市后订单激增,需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及工厂扩建进度。
五、用户关注建议
- 持币观望者:可关注 2025 年下半年的官方动态,如工信部申报信息、试驾活动等,优先选择配置均衡的中配版本。
- 科技爱好者:若对智能驾驶有较高需求,可等待搭载激光雷达的高配车型,并关注小米智能驾驶系统的 OTA 升级能力。
- 家庭用户:建议实地体验六座布局的舒适性,尤其是第二排座椅的调节幅度及第三排空间实用性。
综上,小米 6 座增程 SUV 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其产品线,若能在价格、配置及交付效率上实现突破,有望成为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 “搅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