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 2025 年最新信息,小米汽车的充电时间主要取决于车型配置、充电方式及环境条件。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充电技术与时间
- 800V 高压平台与 480kW 超充
小米 SU7 Ultra 2025 款搭载 800V 高压平台,支持 480kW 超充技术,可在11 分钟内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这一技术使其成为目前量产车中充电速度最快的车型之一,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如特斯拉 V3 超充需 30 分钟)。
- 补能效率:充电 15 分钟可补充约 500 公里续航(CLTC 工况),基本满足长途出行需求。
- 技术优势:碳化硅功率器件和液冷超充枪头设计,确保高功率下的充电稳定性,避免过热问题。
- 半固态电池的应用
部分高端车型(如小米 SU8)开始搭载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 400Wh/kg,充电倍率可达 5.2C。这使得10%-80% 充电时间缩短至 10 分钟,同时支持更长的循环寿命(2000 次以上)。不过,全固态电池预计 2027 年后才会大规模应用。
二、不同车型的充电表现
- 小米 SU7 系列
- 标准版:搭载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支持 7kW 交流慢充(充满需约 12 小时)和 180kW 直流快充(10%-80% 需 30 分钟)。
- Max 版:配备 101kWh 三元锂电池,支持 11kW 交流慢充(充满约 8 小时)和 350kW 直流快充(10%-80% 需 25 分钟)。
- Ultra 版:93.7kWh 电池 + 480kW 超充,10%-80% 仅需 11 分钟,为目前小米最快充电车型。
- 小米 YU7(中大型 SUV)
- 后驱版:磷酸铁锂电池 + 235kW 电机,支持 7kW 慢充(10 小时充满)和 200kW 快充(35 分钟至 80%)。
- 四驱版:三元锂电池 + 508kW 电机,支持 11kW 慢充(8 小时充满)和 380kW 快充(22 分钟至 80%)。
三、充电场景与基础设施
- 家用充电
- 小米官方充电桩:提供 7kW(220V)和 11kW(380V)两种选择,适配不同车型。例如,SU7 Pro 的 90kWh 电池使用 7kW 桩需约 12.8 小时充满,11kW 桩则缩短至 8.2 小时。
- 峰谷电价优化:夜间谷电(如 0.3 元 / 度)充电成本低至约 27 元 / 次(90kWh 电池),适合日常通勤用户。
- 公共充电
- 超充网络:小米与蔚来、小鹏合作共建的超充站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单桩功率最高达 600kW。例如,福州用户在核心区可享受 “5 分钟补能 200 公里” 的服务。
- 第三方兼容:支持国标快充协议,可在特斯拉 V3、华为 600kW 等第三方充电桩充电,兼容性达 98%。
- 应急充电
- 移动充电车:小米推出的应急充电车支持 150kW 功率,可在 30 分钟内为车辆补充 300 公里续航,适用于偏远地区或极端天气。
四、环境与电池管理
- 低温优化
- 电池预加热:-15°C 环境下,小米 SU7 通过电驱余热回收和 PTC 加热,可将电池温度提升至 25°C,使充电时间缩短至 25 分钟(10%-80%)。
- 热泵空调:减少冬季制热对续航的影响,配合预加热功能,低温充电效率比传统车型提升 30%。
- 高温防护
- 液冷温控:电池组采用冷媒直冷技术,即使在 45°C 高温下,充电功率仍可保持 80% 以上,避免过热降速。
- 热失控防护: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和底部 “防弹涂层” 设计,可防止电池在极端情况下起火,提升充电安全性。
五、福州地区充电便利度
- 基础设施覆盖
- 截至 2025 年,福州已建成公共充电桩 22703 个,核心区充电服务半径小于 0.9 公里,高速服务区实现 100% 覆盖。
- 智能充电站:100 座 “光储充检” 一体化充电站投入使用,支持自动泊车、电池健康检测等功能。
- 政策支持
- 家用充电桩安装免审批,供电部门提供 “一站式” 服务,380V 电表申请通过率达 90%。
- 老旧小区改造中,政府补贴 30% 的充电桩建设费用,推动充电设施普及。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充电时间已进入 “10 分钟级” 时代:
- 超充场景:SU7 Ultra 等高端车型 11 分钟可补能 480 公里,接近加油效率。
- 家用场景:7kW 桩夜间充电满足日常需求,成本低至 0.3 元 / 度。
- 极端环境:低温预加热和高温液冷技术保障充电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可根据车型、使用场景和地域选择最优充电方案,同时福州等城市的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消除充电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