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和哪家车企合作造车的

2025-05-06 16:09:01  阅读 10 次 评论 0 条

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在整车制造领域尚未与其他车企达成深度合作,其核心战略仍聚焦于自主研发与自建产能。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详细分析:

一、自建工厂主导生产


小米汽车的核心产能布局集中在北京亦庄的两座工厂:

  1. 一期工厂: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和双班生产,实际产能已提升至 2.4 万辆 / 月,2024 年累计交付 13.68 万辆,占新势力总销量的 7%。该工厂主要生产小米 SU7 系列车型,2025 年 4 月单月交付量达 2.8 万辆,订单积压导致交付周期延长至 45 周。
  2.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工厂,规划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 6 月竣工后将专注于小米 YU7(首款 SUV)的生产。二期工厂采用更高效的模块化产线,预计爬坡速度比一期快 30%,2025 年可贡献 6 万辆产能。

二、充电网络合作突破行业壁垒


在补能领域,小米与蔚来、小鹏、理想等 18 家车企达成突破性合作:

  • 充电网络互通:2025 年 5 月,小米接入 “蔚小理” 超 126 万根充电桩,用户可通过小米汽车 App 跨品牌充电,覆盖全国 95% 的高速服务区。这一合作不仅提升充电桩利用率 30%,还实现动态负荷调控,例如根据电网压力智能分配充电功率。
  • 技术协同:小米与蔚来打通换电站与第三方快充桩数据,用户可实时查看桩群健康状态;与小鹏合作即插即充技术,简化充电流程。

三、供应链深度合作案例


虽然未与车企合作造车,但小米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建立了战略联盟:

  1. 制动系统:与布雷博成立 50/50 合资公司山东博麒麟,专注于高性能刹车片和卡钳生产。小米 SU7 Ultra 配备的布雷博六活塞卡钳单套成本约 1 万元,预计 2025 年该合作将为布雷博带来 10 亿元营收增量。
  2. 电池技术: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麒麟电池 4.0 版本,能量密度提升至 255Wh/kg,支持小米 SU7 Ultra 实现 800V 高压平台和 5 分钟补能 200km 的性能。

四、代工传闻与潜在合作动向


尽管小米坚持自建工厂,但市场对代工合作的猜测持续存在:

  • 武汉工厂传闻:2025 年 3 月有消息称小米可能与东风汽车合作,利用其云峰工厂闲置产能(30 万辆 / 年)生产低端车型。但东风顾虑失去岚图品牌的政府补贴(单车 3 万元),且岚图知音月销量仅 2500 辆,产能腾挪空间有限。
  • 产能压力:小米 2025 年销量目标 35 万辆,现有工厂满产仅能满足 30 万辆需求,若 YU7 上市后订单超预期,可能被迫寻求代工。但雷军明确表示 “代工不符合小米对品质的极致要求”。

五、行业对比与未来展望


与华为、特斯拉等竞品相比,小米的合作策略呈现差异化:

企业合作模式优势领域挑战
小米自建工厂 + 充电联盟 + 供应链合资生态整合、成本控制产能扩张压力
华为智选车(问界)+ 技术授权智能驾驶、鸿蒙系统车企话语权博弈
特斯拉垂直整合 + 超级工厂制造效率、软件定义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未来,小米可能在以下领域探索合作:

  1. 出海代工:在东南亚或欧洲寻找代工厂,规避贸易壁垒。
  2. 氢燃料电池:与丰田、现代等企业合作研发氢电技术,布局未来能源赛道。
  3. 智能座舱:与高通、联发科深化芯片合作,提升车机系统流畅度。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战略仍是 “自主造车为主,生态合作为辅”。其通过自建工厂实现供应链可控,通过充电联盟提升用户体验,通过零部件合资降低成本。尽管存在代工传闻,但短期内合作造车的可能性较低。随着二期工厂投产和 YU7 上市,小米将进入产能释放期,能否突破 35 万辆目标,取决于供应链稳定性和市场需求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973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