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九号电动车(Ninebot)与小米(Xiaomi)的关系已从早期的深度绑定逐步演变为独立发展的商业伙伴。两者的合作模式、股权结构及业务交集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历史渊源与早期深度合作
九号公司成立于 2012 年,早期因资金和渠道受限,发展缓慢。2014 年,小米通过旗下投资机构 People Better 联合红杉资本、顺为资本等向九号公司注资 8000 万美元,使其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小米的支持下,九号公司于 2015 年收购平衡车鼻祖 Segway,获得核心专利技术,并推出小米定制版平衡车(如售价 1999 元的小米九号平衡车),借助小米商城、小米之家等渠道快速打开市场。
这一阶段,九号公司对小米的依赖度极高:2017-2019 年,小米贡献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73.76%、57.31% 和 52.33%,三年累计亏损近 30 亿元。小米不仅提供资金和渠道,还通过高管 “带货”、生态链协同等方式为九号公司赋能。
二、股权减持与 “去小米化” 进程
2020 年 10 月,九号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后,开始主动降低对小米的依赖。2021 年,小米定制产品分销收入占比降至 32.29%,2023 年进一步降至 4.3%,2024 年上半年仅为 1.21%。与此同时,小米和顺为资本持续减持九号公司股份:截至 2024 年底,小米旗下 People Better 持股比例从上市时的 9.82% 降至 4.998%,退出主要股东行列;顺为资本持股比例从 10.91% 降至 1.77%,同样退出十大股东。
这一 “去小米化” 过程反映了九号公司的战略调整:通过发展自主品牌(如九号电动 C 系列、E 系列)、拓展线下门店(2025 年 3 月突破 7600 家)、提升毛利率(电动两轮车毛利率从 2023 年的 19.27% 提升至 2024 年的 22.26%),九号公司逐步摆脱对小米渠道的依赖。
三、2025 年的合作现状与竞争格局
- 少量关联交易:2025 年,九号公司预计与小米的关联交易金额为 1500 万元,主要涉及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占总营收比例不足 0.5%。这表明双方仍有部分业务往来,但规模已微乎其微。
- 技术与生态协同:九号电动车的智能化功能(如远程控制、电池管理)可能仍与小米生态兼容,但双方未披露新的技术合作协议。小米的澎湃 OS 系统主要应用于其自有汽车产品(如 SU7、YU7),与九号电动车的整合度较低。
- 市场竞争:小米于 2025 年推出纯电 SUV 车型 YU7,主打长续航(835km)和智能生态,与九号公司的电动两轮车业务形成间接竞争。不过,两者的目标市场差异较大:小米聚焦乘用车领域,而九号公司专注于短途出行,竞争关系有限。
- 品牌定位:九号公司通过签约易烊千玺、冠名电竞俱乐部等年轻化营销策略,强化 “高端智能出行” 形象;小米则以 “性价比” 和 “生态互联” 为核心,双方品牌定位差异明显。
四、未来关系展望
- 独立发展为主:九号公司已形成 “电动两轮车 + 服务机器人 + 全地形车” 的多元化业务布局,2024 年上半年电动两轮车营收占比达 50.75%,成为核心支柱。其发展重心转向自主品牌和技术研发(如与英伟达合作开发配送机器人),与小米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减弱。
- 潜在合作可能:若小米未来拓展短途出行产品线(如电动滑板车),双方可能在供应链或技术上重新合作,但短期内可能性较低。
- 资本层面疏离:小米对九号公司的持股比例已低于 5%,且无增持迹象,未来资本纽带可能进一步弱化。
总结
2025 年,九号电动车与小米的关系可概括为 **“历史伙伴,现状独立”**:
- 股权层面:小米不再是重要股东,资本影响力大幅下降。
- 业务层面:关联交易极少,自主品牌主导市场。
- 生态层面:智能化功能部分兼容,但缺乏深度整合。
- 竞争层面:小米进军电动汽车,与九号公司形成间接竞争,但市场定位差异显著。
九号公司通过 “去小米化” 实现了业绩增长和品牌独立,而小米则将资源集中于汽车和智能家居领域。两者的关系已从 “生态链依附” 转变为 “市场化协作”,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取决于双方战略的再次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