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小米汽车在 2025 年的生产布局已进入规模化阶段,其造车计划主要围绕现有车型产能提升和新车型量产展开。以下是关键时间节点和生产动态的详细分析:
一、现有车型 SU7 的持续生产
小米首款车型SU7自 2024 年 4 月启动交付以来,已成为市场爆款。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销量突破 32 万辆,交付量达 18 万辆,仍有 15 万辆订单待生产。2025 年,SU7 的生产节奏持续加速:
- 产能爬坡:2025 年 3 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4 月交付超 2.8 万辆,且 SU7 Ultra 双风道前舱盖版车型已开始交付。工厂采用双班制生产,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完工,投产后年产能将再增 15 万辆,进一步缓解订单积压压力。
- 市场表现:SU7 标准版订单等待周期长达 50 周,Max 版也需 36-39 周,显示市场需求旺盛。雷军在 2025 年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SU7 Ultra 上市 10 分钟大定突破 6900 台,三天内完成全年 1 万台的销售目标,高端市场接受度超出预期。
二、新车型 YU7 的量产计划
小米第二款车型YU7(首款纯电 SUV)是 2025 年的重点项目,其量产时间线已明确:
- 上市时间:YU7 预计 2025 年 6-7 月正式上市,目前已完成冬季高速长途测试(续航、智能驾驶等),并在工信部完成多轮申报。雷军在 2025 年 2 月的测试中驾驶 YU7 行驶 1310 公里,验证了其低温环境下的性能。
- 生产准备:YU7 的工厂量产前测试已启动,预计上市前 3-4 个月(即 2025 年第二季度末)进入 SOP(批量生产)阶段。新车将搭载双电机系统,续航最远可达 820 公里,主打中高端 SUV 市场。
三、工厂与产能的扩展
小米汽车的产能提升是 2025 年的核心任务:
- 现有工厂:北京经开区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4 年已实现满负荷运转。二期工厂于 2024 年 3 月动工,2025 年完工后将新增 15 万辆产能,总产能达 30 万辆。
- 产能目标:雷军将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而分析师预测实际产量可能突破 45 万辆,其中 SU7 贡献约 35 万辆,YU7 贡献约 10 万辆。
四、技术与市场的新动向
- 智能化调整:受 2025 年 3 月 SU7 事故影响,小米将智驾系统宣传语从 “智驾” 更改为 “辅助驾驶”,并加强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的规范。
- 海外布局:小米汽车计划 2-3 年内进入海外市场,但 2025 年仍以国内生产和交付为主。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 “造车” 进程主要体现在SU7 的持续量产、YU7 的上市准备以及产能扩张上。具体时间线为:
- SU7:2025 年 1 月起月交付量稳定在 2 万辆以上,工厂二期投产(预计下半年)后产能进一步释放。
- YU7:2025 年 6-7 月上市,5 月前后启动批量生产。
- 产能目标:全年冲击 35 万辆交付,实际产量或达 45 万辆。
若需更具体的生产节点(如某车型的投产日期),可关注小米官方公告或雷军的公开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