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数据和行业分析,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交付量预计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一、核心数据与目标
- 2024 年交付量基础:2024 年小米汽车累计交付 136,854 辆,其中 SU7 系列车型在 8 个月内实现了超 13 万辆的交付,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 2025 年目标调整:小米将 2025 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提升至 35 万辆,这一调整反映了产能提升和市场信心的增强。
- 产能规划:
- 一期工厂通过优化产线,实际产能已从设计的 15 万辆 / 年提升至接近 30 万辆 / 年。
- 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投产,初期产能 30 万辆 / 年,优化后可达 50 万辆 / 年,两座工厂合计最大产能超 80 万辆 / 年。
二、2025 年交付量预测
(一)已公布的交付数据
- 第一季度:2025 年 Q1 交付超 75,625 辆,其中 3 月单月交付 29,000 辆。
- 4 月:交付量为 28,000 辆,略低于 3 月,可能与生产调整或供应链波动有关。
- 5 月:尽管未公布具体数据,但小米在 5 月推出限时购车权益,结合门店扩张(4 月新增 34 家门店,全国达 269 家),预计交付量保持稳定。
(二)全年交付量估算
- 保守预测(35-40 万辆):
- 若二期工厂按计划在 7 月投产,下半年产能逐步释放,预计全年交付量可达成 35 万辆目标。
- 假设 Q2 交付约 8.5 万辆(4 月 2.8 万 + 5 月 3 万 + 6 月 2.7 万),Q3/Q4 分别交付 10 万和 13 万辆,全年累计约 39 万辆。
- 乐观预测(40-45 万辆):
- 若二期工厂产能爬坡顺利,且 YU7 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全年交付量可能突破 40 万辆。
- 行业分析机构(如雪球)预测实际交付量可能达 45-50 万辆,但需考虑产能释放节奏。
三、关键驱动因素
- 新车型上市:
- YU7: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预售价 23.59 万起,对标特斯拉 Model Y,预计 6-7 月上市。其走量潜力将显著拉动交付量,若产能爬坡顺利,2025 年或贡献 8-10 万辆。
- SU7 Ultra:高端车型已开始交付,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 产能提升:
- 一期工厂通过双班生产实现月产能 3 万辆,二期工厂投产后,下半年产能将集中释放。
- 渠道扩张:
-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门店覆盖 74 城 269 家,服务网点 132 家,5 月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渠道下沉将提升销售效率。
四、风险与挑战
- 产能爬坡压力:
- 二期工厂投产初期可能面临设备调试、供应链协同等问题,若延迟至 8 月投产,全年产能释放将受限。
- 市场竞争:
- 新势力品牌(如小鹏、理想)2025 年 Q1 交付量表现强劲,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价格调整可能挤压市场空间。
- 舆论影响:
- 近期 SU7 事故频发,可能影响消费者信心,需关注小米的安全应对措施。
五、总结
综合产能规划、新车型上市节奏及市场环境,小米汽车 2025 年交付量预计在 35-45 万辆之间。若二期工厂顺利投产且 YU7 市场表现超预期,全年交付量有望接近 40 万辆。这一成绩将巩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地位,并为其后续车型的推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