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在商标布局上呈现出多维度的战略推进,既延续了品牌命名传统,也面临着商标抢注等挑战。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新商标申请与命名策略
- “U” 字辈商标布局
小米在 2025 年 1 月申请了多枚以 “U” 开头的商标,如 “XIAOMI FU”“XIAOMI WU”“XIAOMI OU” 等,国际分类均为运输工具。这些商标延续了小米汽车 “SU7”“YU7” 的命名逻辑,可能用于未来新车型(如增程式 SUV、轿跑等)的命名,形成家族化标识体系。例如,“XIAOMI RU” 可能对应内部代号 “昆仑” 的增程式 SUV。
- “小米御七” 商标获批
小米于 2025 年 3 月申请的 “小米御七” 商标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对应首款 SUV 车型 YU7,中文读音为 “小米御 7”,寓意 “陆地战车,御风而行”。这一商标的获批为 YU7 的上市扫清了品牌标识障碍。
- SU7 系列扩展
小米还申请了 “XIAOMI SU7 ULTRA”“小米赛道” 等商标,国际分类涵盖运输工具、教育娱乐等领域,可能用于高性能版本(如 SU7 Ultra)或品牌活动(如赛道日)。
二、商标争议与法律挑战
- YU7 商标抢注事件
济南某公司在 2024 年 9 月抢先申请了 “YU7” 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并同步申请了 “UU7”“EU7”“CU7” 等类似商标,试图干扰小米新车命名。尽管部分商标已被驳回,但 “YU7” 仍处于等待实质审查阶段。小米通过申请 “小米御七” 商标规避了风险,并明确 YU7 的中文读音为 “御 7”,弱化了与抢注商标的关联性。
- 雷军的商标防御策略
小米自 2021 年起持续注册 “小米汽车”“米车”“XIAOMI AUTO” 等核心商标,并在 2025 年进一步扩展至 “XIAOMI EV ULTRA CLUB” 等衍生标识,覆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等多个类别。雷军曾表示,小米在商标保护上投入巨大,仅 LOGO 设计就花费超过 200 万元,此次抢注事件可能促使其加强防御性商标布局。
三、国际商标布局与市场扩展
- 国内市场深化
小米在国内已注册 “小米汽车”“XIAOMICAR” 等商标,并通过 “小米之家” 门店网络强化品牌曝光。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开设 30 家交付中心、102 家销售门店及 58 家服务门店,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 国际商标储备
尽管公开信息中未明确提及 2025 年的国际商标注册情况,但小米早在 2023 年就申请了 “小米摩德纳”“MODENAT” 等商标,为进入欧洲市场做准备。结合其 2025 年 30 万辆的交付目标,未来可能加速在东南亚、欧洲等地的商标布局。
四、商标设计与品牌价值
- 车标材质与争议
小米 SU7 Ultra 的车标采用碳纤维和 24K 金材质,引发市场关注。尽管车标设计本身未涉及新商标注册,但其高端化定位(如 0.3 克黄金价值约 204 元)强化了品牌溢价能力。
- 图形商标与著作权
小米还申请了 “小米 SU7 抽象艺术轮廓标识”“智能仪表表情动态” 等著作权,覆盖汽车外观、内饰设计等领域,进一步保护品牌视觉资产。
五、未来趋势与挑战
- 新车型商标储备
小米计划在 2024-2027 年间推出四款新车型,包括增程式 SUV(内部代号 “昆仑”)和 15 万元级车型。这些车型可能沿用 “U” 字辈命名,如 “XIAOMI RU”“XIAOMI FU” 等。
- 法律风险应对
面对商标抢注,小米可能通过异议、无效宣告等法律手段维权。例如,自然人侯某某此前申请的 “YU7” 商标已被驳回,济南公司的抢注商标也可能面临类似命运。
- 国际化与本土化平衡
随着海外市场拓展,小米需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商标策略,同时适应不同地区的命名习惯。例如,SU7 在国内读作 “苏七”,而 YU7 则直接按字母发音为 “Y-U-7”,这种灵活性可能成为其国际扩张的优势。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商标布局呈现 “稳中求进” 的特点:一方面通过 “U” 字辈商标和高端车型标识强化品牌家族化;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应对抢注挑战,同时为国际市场储备商标资源。未来,小米需在快速推新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商标体系与产品战略同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