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销售模式呈现 **“直营 + 经销商” 混合模式 **,即通过自建交付中心与经销商网络协同覆盖市场,这一策略在行业内被称为 “1+N” 模式。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模式:“1+N” 渠道体系
- “1” 代表直营交付中心
小米在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自建自营交付中心,承担销售、交付、售后服务全流程。这些交付中心通常位于交通便利、租金较低的区域,例如靠近车管所或物流枢纽,以提升交付效率。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74 个城市布局 269 家门店,其中直营交付中心覆盖主要一二线城市。
- “N” 代表经销商合作网络
小米与全国性经销商集团(如恒信汽车、元通汽车)及区域强商合作,在非核心城市建设 “销服一体店”,提供代理销售和授权服务。经销商仅承担展示、试驾和初步销售职能,车辆所有权仍归小米所有,交付和售后由小米统一管理。这种模式既避免了传统经销商压库、价格混乱的问题,又利用了经销商的本地化资源快速下沉市场。
二、2025 年策略的三大特点
- 快速扩张与渠道下沉
2025 年小米汽车加速门店布局,例如 4 月新增 33 家门店,覆盖保定、汕头等三线城市,门店总数突破 300 家。新增门店中 70% 位于非一线城市,直接拉动三线区域订单占比达 30%。这种 “农村包围城市” 策略与小米 SU7 标准版 21.59 万元的定价形成互补,争夺燃油车市场份额。
- 生态协同与数据驱动
小米将汽车业务与手机、智能家居生态深度融合。例如,部分门店展示小米 AIoT 设备,消费者试驾时可体验 “人车家全场景联动”,线上线下订单占比达 30%。同时,小米通过线上平台收集用户数据,优化车型配置和销售策略,实现精准营销。
- 服务网络配套升级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服务网点扩展至 132 家,覆盖 79 城,初步形成 “15 分钟服务圈”。直营交付中心提供 24 小时在线客服、道路救援等标准化服务,而经销商合作网点则承担基础维保和简易维修(如补胎)。这种分工确保了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三、与行业竞品的对比
- 特斯拉、蔚来:纯直营模式,价格统一但扩张速度慢,单店运营成本高。
- 比亚迪:传统经销模式为主,依赖经销商网络但价格管控难度大。
- 小鹏、理想:混合模式,但经销商需承担库存压力,而小米的 “代理模式” 将库存风险转移至主机厂。
- 华为问界:类似小米的 “1+N” 模式,但华为更依赖手机门店导流,而小米则强调 “生态融合店” 的场景化体验。
四、潜在挑战与调整
- 资本效率压力:激进扩张导致单店运营成本上升,需平衡规模效应与盈利能力。
- 政策适配风险: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地方牌照政策变动可能影响低线城市需求释放。
- 用户体验一致性:经销商网点的服务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小米通过标准化培训和数字化管理(如服务过程实时推送)加以管控。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销售模式以 **“直营交付中心为核心、经销商网络为补充”**,兼具效率与灵活性。这种模式既延续了小米在手机领域的新零售经验,又结合了汽车行业的特殊性,通过数据驱动和生态协同快速抢占市场。未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小米可能进一步优化 “1+N” 模式的比例,例如在核心城市增加直营网点,在下沉市场深化经销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