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最新发布的小米电动车产品信息,小米汽车在续航能力上已形成覆盖中高端市场的多元矩阵,不同车型的续航表现差异主要由电池技术、车型定位和配置策略决定。以下是基于官方数据、工信部申报信息及第三方测试的详细分析:
一、核心车型续航表现
1. 小米 SU7 系列:性能与续航的平衡
- SU7 Ultra 纽北限量版
作为性能旗舰,SU7 Ultra 搭载 93.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纯电续航 630 公里。其亮点在于三电机系统(前 V6s + 后双 V8s)带来的 1548 马力和 1.98 秒零百加速,但高性能输出导致续航略低于同平台其他车型。实际测试中,其高速续航达成率约 75%,极端驾驶场景下可能降至 60%。
- SU7 Max 高阶智驾版
搭载 101kWh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CLTC 续航 800 公里(19 英寸低风阻轮毂),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第三方实测显示,在 110-120km/h 高速工况下,续航达成率 77%,实际行驶 589 公里后剩余电量 3%,表现优于同级别竞品(如特斯拉 Model S Plaid)。
- SU7 Pro 标准版
配备 94.3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830 公里,主打经济性。其电池管理系统采用 “冬季续航之王” 技术,在 - 20℃环境下电池升温至 25℃仅需 5 分 18 秒,低温续航衰减较传统车型减少 40%。
2. 小米 YU7:中大型 SUV 的续航标杆
- 单电机后驱版
提供 96.3kWh(CLTC 820/810km)和 101.7kWh(CLTC 835km)两种电池选项,后者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能耗低至 13.3kWh/100km,风阻系数优化至 0.23Cd,低温高速(-10℃、平均时速 105km/h)续航达成率 81.7%,实际测试续航超 1300 公里。
- 双电机四驱版
搭载 101.7kWh 三元锂电池,CLTC 续航 760 公里,零百加速 3.9 秒,综合功率 508kW。其四驱系统通过智能扭矩分配,在雪地、湿滑路面等场景下续航损失较传统四驱车型减少 15%。
3. 其他车型
- SU7 基础版: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628 公里,主打入门市场,价格下探至 21.59 万元。
- SU7 Max 固态测试版:搭载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10%),CLTC 续航 1100 公里,支持 1000V 超充(12 分钟补能 500 公里),但尚未量产。
二、技术支撑与续航优化
- 电池技术
- 半固态电池:小米与清陶能源合作开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已进入测试阶段,能量密度达 400Wh/kg,循环寿命超 2000 次,计划 2027 年量产。2025 年测试车型(如 SU7 Pro 固态版)已实现 CLTC 1100 公里续航,但受限于供应链产能,暂未大规模应用。
- 液态电池:主流车型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101kWh)和比亚迪刀片电池(73.6kWh),通过 CTB(Cell to Body)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其中麒麟电池体积利用率达 72%,较传统电池包提升 15%。
- 热管理系统
- 超导热管理 2.0:YU7 等车型配备相变材料与 12kW 电加热模块,冬季电池升温速度提升 40%,-20℃环境下续航衰减较行业平均水平减少 30%。
- 双模热泵:SU7 系列采用 “余热回收 + 电加热” 双模式,低温环境下能耗降低 25%,空调制热效率提升至 4.5COP。
- 空气动力学
- SU7 系列风阻系数低至 0.195Cd,YU7 通过隐藏式门把手、主动尾翼等设计将风阻系数压至 0.23Cd,较特斯拉 Model Y(0.23Cd)进一步优化。
三、实测与用户场景分析
- 高速续航
- SU7 Max 在 110-120km/h 高速工况下,实际续航 589 公里,达成率 77%,优于蔚来 ET7(710km CLTC,高速达成率 72%)。
- YU7 在 - 10℃、平均时速 105km/h 的极端条件下,续航达成率 81.7%,远超行业 60% 的达标线。
- 城市通勤
- 日常城市驾驶(20-60km/h)中,SU7 Pro 的 830km CLTC 续航实际可达 90% 以上,日均通勤 50km 的用户可实现两周一充。
- 充电效率
- 800V 高压平台车型(如 SU7 Max)在华为 600kW 超充桩上,10%-80% 充电时间仅 17 分钟,补能速度与燃油车加油相当。
四、竞品对比与市场定位
车型 | 续航(CLTC) | 电池容量(kWh) | 价格(万元) | 核心优势 |
---|---|---|---|---|
小米 SU7 Max | 800km | 101 | 29.99 | 800V 高压、CTB 技术 |
小米 YU7 835km | 835km | 101.7 | 32.99 | 低温续航、大五座空间 |
特斯拉 Model Y | 660km | 75 | 26.35 | 品牌溢价、超充网络 |
蔚来 ET7 | 710km | 100 | 52.80 | 换电服务、智能座舱 |
小米通过 “续航分级 + 价格分层” 策略,在 25 万 - 40 万元区间形成差异化竞争:SU7 系列主打性能与科技,YU7 则以长续航和空间优势冲击中大型 SUV 市场。其续航能力已接近或超越同价位竞品,成为小米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
五、未来展望
2025 年小米汽车的续航技术将继续向固态电池和超快充方向演进。根据规划,2026 年将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CLTC 续航目标突破 1200 公里;2027 年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达 450Wh/kg,实现 “充电 10 分钟,续航 1000 公里”。此外,小米计划在 2025 年建成 1000 座 800V 超充站,进一步缓解用户补能焦虑。
总结:2025 年小米电动车的续航范围覆盖 628-835 公里,部分测试车型(如 SU7 Pro 固态版)可达 1100 公里。其技术优势体现在电池创新、热管理系统和空气动力学设计,实际续航表现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消费者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车型,兼顾性能、续航与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