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的代工厂布局呈现多元化和全球化特征,核心合作伙伴包括传统电子制造巨头、新兴本土厂商以及区域化供应链企业。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的综合分析:
一、手机领域主要代工厂
- 富士康(鸿海精密)
作为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自小米早期便深度参与其手机生产,尤其在高端机型(如小米数字系列、Mix Fold 折叠屏)的组装中占据重要份额。2025 年,富士康在河北、深圳等地的工厂仍承担小米旗舰机型的量产任务,同时其印度工厂也为当地市场供应红米系列。
- 英华达
英华达长期负责小米中低端机型(如 Redmi Note 系列)的代工,南京工厂是其主要生产基地。2025 年,英华达通过优化产线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小米入门级产品的产能。
- 比亚迪电子
比亚迪在金属机身、电池模组等零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使其成为小米中高端机型的重要合作伙伴。2025 年,比亚迪电子在惠州的工厂不仅为小米手机提供结构件,还涉足整机组装。
- 光弘科技(DBG 科技)
光弘科技通过越南工厂为小米生产智能手机,主要供应东南亚市场。该工厂于 2022 年投产,2025 年产能进一步扩大,覆盖红米 Note 系列及部分中端机型。
- 闻泰科技与立讯精密
闻泰科技作为全球最大 ODM 厂商,长期为小米提供整机设计与代工服务,尤其在红米系列的量产中扮演关键角色。2025 年,立讯精密收购闻泰科技消费电子业务后,可能进一步整合资源,未来或成为小米供应链的重要补充。
二、新兴市场与区域化布局
- 印度:塔塔电子的潜在合作
印度塔塔电子正与小米洽谈代工合作,计划为其生产摄像头模组、显示模块等零部件。若合作达成,塔塔电子可能成为小米在印度本地化生产的重要伙伴,助力其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 东南亚:越南与泰国的产能扩展
- 越南:除光弘科技外,小米还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如 Digiworld)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地布局组装产能,重点供应越南及周边市场。
- 泰国:泰国政府积极邀请小米设立海外工厂,尽管尚未官宣,但当地完善的电动汽车供应链(如电池、电机)可能吸引小米将部分手机产能转移至此,以辐射东南亚市场。
三、其他产品线代工厂
- 智能家电与汽车
- 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小米自建工厂于 2025 年 11 月投产,聚焦空调等大家电生产,但部分零部件仍依赖外部供应商(如格力、美的)。
- 汽车业务:小米汽车主要通过北京亦庄自建工厂生产(一期产能 15 万辆,二期扩展至 30 万辆),但核心部件如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电机由汇川技术提供。
- IoT 与生态链产品
小米生态链企业(如石头科技、华米)承担智能硬件的研发与生产,而部分标准化产品(如路由器、手环)仍由富士康、和硕等代工厂完成。
四、供应链策略与趋势
- 技术协同与国产替代
小米通过 “自研 + 代工” 模式推动供应链升级,例如华星光电的 2K 屏幕良率已接近三星,蓝思科技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合作深化。2025 年,小米进一步要求代工厂采用国产芯片(如长江存储、卓胜微),以降低对国际供应商的依赖。
- 全球化与风险分散
小米在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地的代工厂布局,旨在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并降低关税成本。例如,印度工厂生产的手机 95% 供应本地市场,而墨西哥工厂未来可能承接北美订单。
- 代工模式创新
部分代工厂(如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整合(如闻泰科技 ODM 业务),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系统集成服务商,为小米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五、信息局限性与建议
尽管上述信息综合了 2024 年底至 2025 年的行业动态,但部分合作(如塔塔电子、立讯精密)仍处于洽谈或初期阶段,具体代工范围和产能尚未完全明确。建议关注小米官方公告或供应链企业财报,以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