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显示,其并非通过收购或继承某家传统车企而来,而是小米集团依托自身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独立创立的全新品牌。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
一、自主创立与资质获取
- 独立造车资质的取得
小米汽车于 2021 年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后,采取了自建工厂 + 自主申请资质的路径。2024 年 7 月,工信部第 385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首次以独立生产企业身份亮相,生产地址明确为其自建的北京经开区工厂。此前,小米 SU7 虽由北汽代工(尾标标注 “北京小米”),但这仅是过渡期的临时安排,并非收购或合作生产。
- 资质获取方式的澄清
市场曾传闻小米通过收购宝沃汽车资质或与其他车企合作获得生产资格,但官方多次否认此类说法。例如,2024 年 5 月小米明确回应 “从未有过收购或控股恒大汽车的计划”,且工信部公告显示其资质为全新审批通过,未涉及任何车企收购。
二、工厂建设与产能布局
- 自建工厂的核心地位
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为北京亦庄工厂,一期于 2024 年 3 月正式揭幕,年产能 15 万辆,二期项目于 2024 年 7 月启动,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最终总产能将达 30 万辆。此外,小米还通过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自动驾驶公司深动科技)强化技术自主可控。
- 产能扩张的独立性
尽管市场曾猜测小米可能利用恒大天津工厂或宝沃密云工厂扩充产能,但小米始终坚持自主扩产。例如,2024 年 6 月宣布工厂开双班以提升产能,全年目标冲刺 12 万辆,未依赖外部车企资源。
三、技术研发与品牌定位
- 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
小米汽车从成立初期就确立了 “全栈自研” 策略,涵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截至 2023 年 6 月,已申请超 700 项汽车相关专利,其中 360 余项获授权。例如,其 800V 高压平台、双电机四驱技术及自研 L4 级自动驾驶系统均为自主研发成果。
- 品牌定位的独立性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定位 “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售价 21.59 万 - 29.99 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3 等主流车型,未借用任何传统车企的品牌或技术背书。其市场表现(如 2024 年累计锁单超 24.8 万辆)也印证了独立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四、对市场传闻的澄清
- 收购传闻的否认
针对 “收购恒大汽车”“控股宝沃” 等传闻,小米多次通过官方渠道辟谣。例如,2024 年 5 月明确表示 “从未有过相关计划和举动”,并强调产能扩张和交付提速均通过自有工厂实现。
- 代工模式的阶段性特征
小米 SU7 早期由北汽代工的现象,是因资质审批周期较长而采取的过渡措施。随着 2024 年 7 月独立资质的取得,小米汽车已完全实现自主生产,尾标 “北京小米” 也正式变更为 “小米”。
结论
小米汽车的前身并非任何传统车企,而是小米集团基于智能生态和科技实力独立孵化的新品牌。其发展路径以自建工厂、自主研发、独立资质为核心特征,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市场定位快速崛起。尽管曾经历代工过渡期,但这一阶段已于 2024 年随着资质获批而终结。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成为全球车企市值前三的科技型汽车制造商,其成功验证了 “跨界玩家” 通过自主创新重塑行业格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