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首次发起召回

2025-05-07 00:17:24  阅读 9 次 评论 0 条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5 年 1 月披露的信息,小米汽车于 2025 年 1 月 24 日正式启动首次召回行动,涉及 2024 年 2 月 6 日至 11 月 26 日生产的 30931 辆 SU7 标准版电动汽车。此次召回的核心原因为软件策略问题导致智能泊车辅助功能存在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授时同步异常影响静态障碍物探测,可能增加泊车过程中剐蹭或碰撞风险。

一、召回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1. 事故触发
    2024 年 11 月 14 日至 15 日,多位 SU7 标准版车主反馈自动泊车功能突发故障,导致车辆在无人工干预情况下发生碰撞或剐蹭。据官方统计,相关投诉总量达 255 例,维修费用由小米全额承担,并为车主提供每日 150 元的出行补贴。

  2. 技术溯源
    经技术排查,问题根源在于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引发的软件授时同步异常。该问题导致智能泊车系统对障碍物的空间感知出现偏差,尤其在复杂泊车场景中可能误判距离。

  3. 改进措施
    小米在事故发生后 48 小时内通过云端服务实施了临时防范措施,随后耗时两个月完成软件策略优化,新增冗余保护机制,并通过 10 万次模拟测试验证稳定性。


二、召回实施的具体方案


  1. 范围与车型

    • 时间范围:2024 年 2 月 6 日至 11 月 26 日生产的车辆(占同期 SU7 标准版产量的 91%)。
    • 车型:BJ7000MBEVR2(18410 辆)、XMA7000MBEVR2(12117 辆)、XMA7000MBEVR5(404 辆)。
    • 生产改进:2024 年 11 月 26 日后生产的车辆已预装修复版本软件,问题已消除。

  2. 技术方案
    采用 OTA 远程升级方式,无需车辆返厂。升级内容包括:

    • 优化授时同步算法,提升时间精度至毫秒级;
    • 增强障碍物识别模型,新增动态障碍物预判功能;
    • 引入多传感器融合校验机制,降低单一传感器失效风险。

  3. 用户触达
    小米通过短信、APP 推送、电话等多渠道通知车主,提供 “一键自查” 功能,并设立专项客服通道(400-182-6888)。


三、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1. 品牌形象
    此次召回被视为智能汽车时代 “主动担责” 的典范。小米在事件处理中展现出快速响应(48 小时定位问题)、透明沟通(每日更新进展)、技术兜底(OTA 全覆盖)的能力,第三方调研显示用户满意度达 89%。

  2. 市场表现
    召回未显著影响销量:2025 年 2 月 SU7 交付量达 23728 辆,连续 5 个月突破 2 万辆,累计交付量超 18 万辆。行业分析认为,OTA 召回模式降低了传统召回的用户体验成本,可能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标准操作。

  3. 技术争议
    部分观点指出,SU7 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仅依赖纯视觉方案)可能是问题诱因之一。但小米官方强调问题与硬件无关,且 Pro/Max 版车型因搭载激光雷达未受影响。


四、未来改进方向


  1. 技术迭代
    小米计划在 2025 年 Q2 推出的 SU7 Ultra 车型中,将激光雷达作为标配,并升级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功能。

  2. 生产优化
    位于北京亦庄的超级工厂已引入 AI 质检系统,对每台车辆进行 28 项 X 光检测,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零部件全生命周期追溯。

  3. 用户服务
    新增 “智能驾驶安全日” 活动,每季度向用户开放工厂参观,同步推出 “智驾责任险”,保费与车企技术迭代进度挂钩。


五、用户应对建议


  1. 自查方法
    登录小米汽车 APP,进入 “车辆健康” 模块,输入 VIN 码即可查询是否在召回范围内。

  2. 升级注意事项

    • 确保车辆电量≥30%,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进行;
    • 升级过程约 30 分钟,期间请勿操作车辆;
    • 完成后可在 “设置 - 系统更新” 中查看版本号(需≥V2.3.5)。

  3. 权益保障
    若升级后仍存在泊车异常,可申请免费上门检测,或通过 “小米汽车服务” 小程序预约代步车服务。


此次召回事件不仅是小米汽车的首次质量管控考验,也为智能汽车行业提供了 “软件定义召回” 的创新样本。通过技术透明化、服务前置化、沟通场景化的组合策略,小米在化解危机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户信任。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9127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