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技术参数及权威媒体报道,小米汽车在快充领域已实现显著突破,其核心车型的快充功率和充电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以下是具体信息梳理:
一、核心车型快充功率
- 小米 SU7 Ultra(2025 款)
- 快充功率:480kW
- 充电效率:10%-80% 电量仅需 11 分钟(0.18 小时),对应 CLTC 续航增加约 440km。
- 技术支撑:搭载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电池,配合小米自研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最高电压达 871V,支持全液冷超充技术。
- 实测数据:在小米自营 600kW 超充桩上,15 分钟可补充 510km 续航,5 分钟补充 220km 续航。
- 小米 YU7(首款 SUV,2025 年 6 月上市)
- 快充功率:350kW(双电机四驱版)
- 充电效率:10%-80% 电量需 15 分钟,CLTC 续航增加约 400km。
- 电池配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96.3kWh)和三元锂电池(101.7kWh)两种方案,支持超充桩即插即充。
二、技术创新与行业对标
- 800V 高压平台
小米 SU7 系列全系标配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相比传统 400V 平台,充电功率提升 100%,同时支持超充桩兼容性优化(第三方充电桩适配率超 99%)。例如,SU7 Max 在 800V 超充下,充电速度比 400V 车型快 1.5 倍。
- 电池与热管理技术
- CTB 一体化电池:通过电芯倒置、双面液冷等设计,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升 24.4%,支持 - 30℃低温环境下充电功率不衰减。
- 三热源逐级加热:电驱、压缩机、加热器三重热量叠加,电池加热功率最高达 18kW,低温充电速度提升 50%。
- 行业对比
- 华为:1.5MW 超充桩(2400A 电流),但车辆端未公布具体功率。
- 比亚迪:1360kW 兆瓦闪充,但仅适配特定车型。
- 小鹏:480kW 超充桩,G9 车型充电效率与小米 SU7 Ultra 相当。
三、充电网络布局
- 自营超充网络
小米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部署 600kW 液冷超充站,2025 年计划新增 500 座,覆盖全国主要高速服务区。
- 充电体验:支持即插即充、自动泊车入位,充电桩兼容第三方协议(如 CCS、CHAdeMO)。
- 第三方合作
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品牌达成充电网络互通,超 126 万充电桩(含 9.4 万超充桩)接入 “小米充电地图”,覆盖 2691 个区县。
四、用户场景实测
- 城市通勤
以 SU7 Ultra 为例,每日通勤 50km,每周充电 1 次(利用谷电时段),使用家用 11kW 充电桩,电费成本约 15 元 / 周。
- 长途出行
- 续航焦虑缓解:在小米超充站,充电 10 分钟可满足 300km 续航需求。
- 补能效率:假设北京至上海(约 1200km),中途充电 2 次,总耗时约 20 分钟,总行程时间比燃油车多 30 分钟。
五、未来技术规划
- 兆瓦级充电
小米已启动 1.2MW 超充技术研发,计划 2026 年推出适配车型,目标实现 “充电 5 分钟,续航 500km”。 - 电池技术迭代
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 400Wh/kg,支持更高功率快充。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快充技术已处于行业第一梯队,480kW 的 SU7 Ultra 和 350kW 的 YU7 覆盖了轿车和 SUV 市场。通过 800V 平台、CTB 电池、三热源加热等技术,小米在充电速度、低温性能、兼容性等方面建立了显著优势。随着自营超充网络的扩张和兆瓦级技术的储备,小米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快充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