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小米汽车 2025 年累计交付量已超过9.7 万台。具体来看:
- 1 月:交付量超 2 万台;
- 2 月:交付量超 2 万台;
- 3 月:交付量超 2.9 万台;
- 4 月:交付量超 2.8 万台。
这一成绩主要由小米首款车型SU7贡献。作为小米汽车的 “爆款” 车型,SU7 自 2024 年 3 月上市以来,凭借其高性价比、智能生态整合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领跑新势力单车型交付榜单。例如,2024 年 SU7 累计交付量已达 13.68 万台,而 2025 年 1-4 月的交付量同比增长显著,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强劲。
关键增长驱动因素
- 产能爬坡:
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通过三次产能爬坡,月产能从 2024 年的 1.25 万台提升至 2025 年 4 月的 3.2 万台。尽管 4 月交付量环比 3 月略有下滑(主要受供应链波动和事故影响),但整体产能提升仍为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 产品矩阵扩展:
高端车型SU7 Ultra于 2025 年 3 月启动交付,售价 52.99 万元起,虽占比不足 2%,但标志着小米在高端市场的突破。此外,第二款车型YU7计划于 2025 年 6-7 月上市,预计将进一步拉动销量。
- 渠道与服务网络扩张: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全国门店数达 269 家,覆盖 74 个城市;服务网点增至 132 家,覆盖 79 个城市。5 月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进一步下沉至宜昌、芜湖等城市,提升购车便利性。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单车型竞争力:SU7 以单一车型实现的月交付量(如 4 月 2.8 万台),已超过零跑、理想等新势力品牌全系车型的月销量,凸显其市场认可度。
- 订单积压与交付周期: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仍有超 18 万台未交付订单,用户平均等车周期达 30 周以上,反映出供需矛盾。随着北京二期工厂(年产能 30 万台)预计 2025 年 6-8 月投产,产能瓶颈有望缓解。
全年目标与挑战
小米汽车 2025 年的交付目标为35 万台,较 2024 年的 13.68 万台增长 159%。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 产能释放:二期工厂投产后,月产能需稳定在 3 万台以上;
- 产品结构优化:提升 SU7 Ultra 等高配车型占比,丰富价格区间;
- 售后服务升级:当前 132 家服务网点需承载超 22 万车主的售后需求,服务压力显著。
总体而言,小米汽车凭借 SU7 的爆款效应和产能提升,2025 年有望跻身新势力销量前三。但市场竞争加剧(如零跑、理想等品牌的快速增长)和供应链波动,仍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