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仍属于小米集团(Xiaomi Corporation)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关键信息和动态:
1. 法律定位与股权结构
根据权威资料,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9 月,是小米集团通过 100 亿元注册资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技术研发等核心业务。从股权穿透来看,小米汽车的控制权始终由小米集团直接持有,未发生分拆或股权稀释。
2024 年 3 月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揭幕、SU7 系列车型上市及后续产能扩张等动作,均以小米集团为主体推进,进一步印证其全资子公司的属性。
2. 业务运营与战略布局
小米汽车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均深度依托小米集团的资源体系:
- 研发投入:2024 年小米汽车研发费用达 240 亿元,2025 年 SU7 Ultra 等新车型的推出,延续了小米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整合能力(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算法)。
- 供应链管理:小米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电池公司,与北汽、京能等企业合作建设电芯工厂,这些供应链布局均以小米集团为核心协调方。
- 销售网络: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在全国 65 城拥有 235 家门店和 127 家服务网点,其直营模式与小米手机的线下渠道体系高度协同。
3. 市场动态与行业回应
针对 2025 年可能影响归属权的传闻,均已被官方澄清:
- 收购传闻:2025 年 1 月网传 “小米收购蔚来”,双方均明确否认。小米公关部强调这是第三方的 “虚构猜想”,蔚来则表示专注于换电生态建设,无出售计划。
- 分拆上市:目前无任何官方信息显示小米汽车有独立 IPO 计划。相反,小米集团持续加码汽车业务,2025 年将交付目标上调至 35 万辆,并启动二期工厂建设,显示其将汽车作为核心战略板块长期运营的意图。
4. 行业地位与品牌关联性
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与品牌形象紧密绑定小米集团:
- 产品定位:从 SU7 的 “科技平权” 定价(21.59 万元起)到 SU7 Ultra 的高端性能(52.99 万元起),均延续了小米 “高性价比 + 技术突破” 的品牌标签。
- 用户认知:消费者普遍将小米汽车视为小米生态的延伸,例如通过米家 APP 实现车家互联,这种认知强化了其与小米集团的关联性。
结论
综合法律架构、业务运营、市场动态及行业反馈,2025 年小米汽车仍为小米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发展路径遵循小米 “硬件 + 互联网服务” 的双轮驱动模式,短期内无独立运营或控制权变更的迹象。未来若有结构调整,小米集团作为上市公司需依法披露,目前尚未出现此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