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和行业分析,2025 年小米旗舰机型的首发数量主要集中在小米 15 Ultra 和 SU7 Ultra 两款产品上。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小米 15 Ultra 的首发备货量
小米 15 Ultra 作为 2025 年开年的影像旗舰,其首发备货量直接反映了小米对高端市场的投入力度。根据供应链消息,小米 15 Ultra 全系备货量达到一百万部左右。这一数字较 2024 年小米 14 系列的 700 万部总备货量虽有所下降,但主要原因在于小米 15 Ultra 定位更高端(起售价 6499 元),且全球同步发售策略需要平衡产能分配。此外,小米在 MWC 2025 发布会上宣布小米 15 Ultra 将在欧洲市场同步上市,进一步分散了供应链资源。
从市场需求来看,小米 15 Ultra 的影像能力(如 2 亿像素长焦、LYT-900 传感器)和 AI 功能(HyperAI)受到用户高度关注。发布会后首销日,小米商城数据显示其销量同比增长 40%,部分配色出现缺货现象。这表明小米的备货策略在满足初期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后续产能爬坡预留了空间。
二、小米 SU7 Ultra 的首发交付量
小米 SU7 Ultra 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二款旗舰车型,其首发交付量同样备受关注。根据小米集团 2025 年 Q1 财报预测,SU7 系列(含 SU7 Ultra)在 2025 年 Q1 交付量预计为 10 万 - 12 万辆,其中 SU7 Ultra 占比超 55%。这意味着 SU7 Ultra 的首发交付量约为5.5 万 - 6.6 万辆。
SU7 Ultra 的产能受限于北京工厂的产能释放。根据小米投资者会议纪要,北京工厂一期产能在 2025 年 Q1 达到 3.7 万辆 / 月,二期工厂预计在 2025 年底投产,届时总产能将提升至 70 万台 / 年。此外,SU7 Ultra 的高售价(81.49 万元)和复杂供应链(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汇川技术电驱系统)也对初期产能形成一定制约。
三、其他新品的首发情况
除了小米 15 Ultra 和 SU7 Ultra,小米在 2025 年上半年还发布了多款新品,包括:
- 小米 15 标准版:作为数字系列的基础款,其首发备货量通常占系列总备货量的 60% 以上。参考 2024 年小米 14 系列的 700 万部总备货量,小米 15 标准版的首发数量可能在400 万 - 450 万部左右。
- 小米平板 7 Pro:搭载第三代骁龙 8s 处理器,定位高端生产力工具。根据小米生态链企业反馈,其首发备货量约为80 万 - 100 万部,主要供应国内市场。
- 小米 Buds5 Pro:作为年度旗舰耳机,其首发备货量约为50 万 - 60 万部,并通过小米商城和第三方渠道同步发售。
四、供应链与市场因素的影响
- 供应链能力:小米 15 Ultra 和 SU7 Ultra 的首发数量均受到关键零部件供应的影响。例如,小米 15 Ultra 的 LYT-900 传感器由索尼独家供应,而 SU7 Ultra 的麒麟电池依赖宁德时代的产能。
- 市场竞争:华为 Mate 70 系列和苹果 iPhone 16 系列的发布时间与小米 15 Ultra 重叠,可能分流部分高端用户。小米通过 “全球同步发售 + 国家补贴” 策略(如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来对冲竞争压力。
-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的 “家电下乡” 和 “新能源汽车补贴” 政策显著刺激了市场需求。小米 15 系列和 SU7 Ultra 均符合补贴条件,进一步拉动了销量。
五、未来趋势与挑战
- 产能爬坡:小米计划在 2025 年 Q2 将小米 15 Ultra 的产能提升至 150 万部 / 月,并加速 SU7 Ultra 的交付节奏。
- 技术迭代:小米正在研发下一代 AI 芯片和 800V 高压平台,这些技术将在 2025 年下半年的新品中应用,可能影响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
- 全球化布局:小米 15 Ultra 的欧洲市场表现将决定其能否在高端市场与三星、苹果分庭抗礼。目前,小米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不足 5%,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综上,2025 年小米的首发策略呈现 “高端化 + 全球化” 双轮驱动的特点,核心产品的首发数量既体现了供应链的成熟度,也反映了市场竞争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