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2025 年的小米 SU7 Max 在性能、智能配置和用户体验上持续优化,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全面解析:
一、核心配置与性能
- 动力与续航
- 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 495kW(673 马力),峰值扭矩 838N・m,零百加速 2.78 秒,最高车速 265km/h,动力表现对标百万级超跑。
- 电池与续航:搭载 101kWh 宁德时代三元锂麒麟电池,CLTC 工况续航 800 公里,支持 800V 高压平台,15 分钟补能 510 公里,超充效率行业领先。
- 低温性能:在 - 26℃超低温环境下,续航表现优于同级别车型,冷车充电效率获最高评级。
- 底盘与操控
- 空气悬挂:支持自适应调节,过弯侧倾抑制和滤震表现优于预期,兼顾运动与舒适。
- 风阻系数:0.195Cd 的低风阻设计,配合主动式尾翼,高速稳定性显著提升。
二、智能科技与驾驶辅助
- 智能座舱
- 交互体验:16.1 英寸 3K 中控屏 + 全液晶仪表 + HUD 抬头显示,支持手机 - 车机 - 智能家居三端互联,小爱同学语音响应速度≤0.5 秒。
- 生态联动:小米手环 8 NFC 版可作为车钥匙,支持远程控车、无感解锁等功能。
- 驾驶辅助系统
- 功能升级:2025 年 2 月推送 “端到端辅助驾驶” 功能,支持停车场到车位的全程辅助,复杂路口通行成功率 89.7%,新增自动过闸机、ETC 环岛通行等场景优化。
- 命名调整:为符合工信部新规,“小米智驾 Max” 更名为 “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强化 “需驾驶员全程监管” 提示,避免夸大宣传。
- 硬件配置:标配激光雷达、12 颗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算力平台支持 L3 级自动驾驶(需法规开放)。
三、价格与购车权益
- 售价
- 基础版:29.99 万元(含双电机四驱、800km 续航、端到端辅助驾驶)。
- 选装成本:Nappa 真皮座椅(8000 元)、20 英寸轮毂(6000 元)、车载冰箱(2000 元),落地价约 32 万元。
- 2025 年 5 月限时权益
- 免费赠送:价值 8000 元 Nappa 真皮座椅、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
- 金融政策:首付 0 元起,年化费率低至 2.5%,最长 60 期;首付 50% 可享 1 年免息。
四、用户反馈与痛点
- 优势
- 性能与设计:加速迅猛(运动模式推背感强烈)、无框车门 + 低趴轿跑造型,回头率高。
- 智能体验:HUD 显示信息丰富,语音控制精准,手机互联无缝衔接。
- 续航表现:城市通勤电耗约 15kWh/100km,高速工况 18kWh/100km,满足长三角城际需求。
- 不足
- 座椅舒适性:运动座椅包裹性强但填充物偏硬,连续驾驶 2 小时后腰部疲劳感明显,建议加装腰托。
- 天幕隔热:南方用户反馈车顶天幕隔热一般,需选装遮阳帘。
- 车机稳定性:偶发卡顿、网络延迟,部分功能需通过 OTA 优化(如 HUD 时间显示缺失)。
五、售后服务与充电网络
- 售后网点
- 合肥地区有 4 家小米授权维修点,支持预约服务和 24 小时客服热线(950816),提供 5 年 / 10 万公里整车质保。
- 充电解决方案
- 家用桩:小米 7kW 桩售价 3999 元(含安装),11kW 桩 5999 元,支持智能温控和远程控制。
- 公共充电:800V 超充桩覆盖主要城市高速,第三方充电桩兼容性良好(如星云 11kW 桩支持 7kW/11kW 切换)。
六、总结与建议
- 适合人群:追求高性能、智能化体验的年轻用户,尤其适合城市通勤与中短途高速出行。
- 竞品对比:与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33.99 万元)、极氪 001 FR(42.99 万元)相比,SU7 Max 在续航、智能驾驶和性价比上更具优势。
- 购买建议:2025 年 5 月限时权益性价比高,建议优先选择 Max 版并加装 Nappa 座椅和遮阳帘。若对座椅舒适性要求较高,可考虑后期加装腰托或选择第三方坐垫。
小米 SU7 Max 凭借 “2 秒级加速 + 800km 续航” 的核心优势,以及持续优化的智能体验,已成为 30 万元级纯电轿跑的热门选择。尽管存在部分细节短板,但整体表现符合其 “生态科技轿车” 的定位,适合对性能与智能有高要求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