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电车并非完全没有销量,只是相较于一些竞争对手或其自身燃油车而言,销量表现不够理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技术与产品方面
- 电池及续航问题:奔驰在动力电池上采用供应商竞标模式,不像比亚迪有宁德时代这样强大的供应商,导致组装的电池质量参差不齐,电池续航能力不佳,还曾因此召回过车辆,影响了消费者信心。
- 电机研发受阻:奔驰积累了大量内燃机技术,但电机研发面临工程师观念问题和技术积累不足的困境。新增电机部门还遭到发动机部门反对,使得电机研发进展不顺。
- 电控系统短板:电控系统技术积累要求高,除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少数车企外,多数车企包括奔驰在电控系统研发上存在困难,难以做到全方位系统性调节,影响车辆整体性能和驾驶体验。
- “油改电”后遗症:奔驰曾采用“油改电”路线,直接将油车三大件换成电车的,导致电车三大件和原油车模板不协调,故障率高,电机和电控系统不稳定,2021年召回了一千多辆EQ系列问题车,损害了品牌形象。
价格与配置方面
- 定价偏高:以EQC为例,上市前很多人期待其下探到30万级别与特斯拉ModelY竞争,但最终指导价高达67.98-62.28万元,比燃油版的GLC贵出18万之多,超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 配置缺乏竞争力:在智能化方面落后于造车新势力,还出现后排座椅靠背太直等低级问题,且在20万以上车型普遍使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品牌电池时,奔驰选择的孚能科技不算主流,让消费者觉得性价比不高。
- 付费项目遭反感:如旗舰电车EQS的后轮转向功能需要付费解锁,每年4998元,这种做法让消费者感觉被“割韭菜”,败光了好感。
市场与竞争方面
- 市场竞争激烈: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奔驰遇到了来自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强烈竞争,这些品牌以先进数字化和娱乐系统为卖点,在年轻消费者中备受追捧,抢占了奔驰电车的市场份额。
- 品牌转型认知慢:奔驰在燃油车领域是绝对的豪华品牌,但在电车领域,消费者对其电动化转型的认可度还需要时间积累,品牌在电动领域的形象和口碑尚未完全建立起来,部分消费者仍更倾向于选择在电动车领域深耕多年的品牌或新兴的电动车品牌。
配套与服务方面
- 充电设施不足:虽然充电桩数量在增加,但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充电设施仍然有限,这使得奔驰电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面临不便,增加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 服务体验欠佳:部分消费者反映,奔驰在电车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售后响应不及时、维修保养成本高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