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并非不卖电车,只是在电车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晚或市场表现不如其他一些品牌,主要有以下原因:
- 技术路线选择:日本车企在混合动力(HEV)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领先优势。例如,30年前丰田第一套THS混合动力系统落地,后来本田的i-MMD、日产的e-Power等都是HEV技术路线的变种。这些混合动力车型具有油耗低、续航里程长、无需担心充电设施等优点,在日本市场和全球部分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日本车企认为强大的HEV技术足以降低燃油消耗量,因此在纯电车的研发和推广上投入相对较少。
- 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在日本本土市场,消费者对纯电车的需求相对较低。一方面,日本的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除了固定家用充电桩外,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有限,给纯电车的使用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日本电价相对较贵,且存在电价梯度定价,使用纯电车的成本并不低。此外,日本社会整体较为保守,消费者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的认可度较高,对纯电车的接受速度较慢。
- 产业结构和利益考量:日本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庞大,车企与供应商之间高度绑定。纯电车结构相对简单,所需零部件仅有燃油车的一半,若专攻电动车,整个供应链都要转型,许多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将受到影响,如爱信精机这样的变速箱公司可能面临困境,还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这是日本车企和政府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 资源限制:日本矿产资源匮乏,锂矿储量几乎为零,而生产电动车电池的正极材料需要用到“锂元素”。在全球锂矿资源被其他国家企业大量收购的情况下,日本企业获取优质锂矿资源的难度较大,在电池供应上处于劣势,这也影响了其发展纯电车的积极性。
- 政策环境:与一些国家大力补贴和扶持纯电车发展不同,日本政府对纯电车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其他国家如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在发展新能源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护本土产业,如中国曾有“动力电池白名单”,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等,这使得日本车企在这些市场发展纯电车面临一定的政策障碍。
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的加速,日系车也在逐渐加大在电车领域的布局和投入。例如,丰田计划在2026年底前在欧洲推出三款全新电动车型;广汽丰田推出了铂智3X,东风本田推出了中型SUV级别的S7,东风日产也将推出基于天演架构的N7等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