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车数量众多,主要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政策支持
- 购车补贴:如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延长至2027年底,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免征车辆购置税,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此外,还有报废更新、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选择新能源车比燃油车有更高的补贴金额,极大推动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
- 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府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大力推动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配建要求等,解决“找桩难”等问题。
- 经济因素
- 使用成本低:国内油价较高,而电价相对稳定且低,电车在日常使用中的电费成本远低于油车。对于网约车、货运等对成本敏感的行业,电车能节省大量费用,所以在这些领域广受欢迎。
- 车辆价格降低: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提高和生产规模扩大,中国制造的新能源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带动新能源车制造成本和价格也大幅下降,提升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 技术进步
- 续航里程提升:众多电动车品牌推出了多款续航超过600公里的车型,有的电动车已达到1000公里,中国纯电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超460公里,极大地缓解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
- 充电技术改进:以比亚迪“超级e平台技术”为代表,开创了最高充电功率、最高电压架构等四大“全球之最”,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兆瓦闪充技术等让充电快于加油成为现实,解决了传统电动车多电压系统兼容性难题,提升了能量传输效率。
- 消费观念
- 环保意识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更愿意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电车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特点符合环保理念,尤其是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环保型消费成为趋势。
- 接受度提高:年轻消费者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电车智能化、科技感强的特点吸引了他们。同时,电车驾驶体验好,如加速性能优越、噪音小、操作简便等,也让更多消费者愿意选择电车。
- 产业基础
- 产业链完备:中国拥有完备而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以及芯片等领域布局完善,能够实现自主供应和生产,保障了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 产业规模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规模效应明显。大规模生产使得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了电车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