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北适合开电车吗现在

2025-03-30 06:33:21  阅读 12 次 评论 0 条

2025 年在西北开电车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具体如下:

可行性方面


  • 技术进步: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耐低温技术已有很大进步,大部分主流车型在低温环境下都能顺畅启动,并能保持一定的续航里程。例如,一些车企采用了电池预热技术,能够在车辆启动前或行驶过程中对电池进行加热,提升电池的活性,减少低温对续航的影响。
  • 充电设施改善:西北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以陕西省为例,截至 2024 年底,全省建成投运公用及专用充(换)电站 5518 座、充电桩 8.2 万个,个人充电桩 21.78 万个,年充电量达 22.9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6%。其他西北省份的充电设施也在逐步增加,高速服务区等地的充电桩布局越来越完善,这为电车的长途出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 成本优势:如果是日常短途通勤,电车的充电成本相对较低,以入门款电车为例,家充每公里 0.1 元,外面充电算 0.3 元,相比油车能节省不少费用。而且在一些城市,新能源车还能享受免购置税、免费牌照等政策优惠。

挑战方面


  • 低温续航衰减:西北冬季较为寒冷,低温会使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变得黏稠,锂离子迁移速率降低,电池活性下降,导致续航里程大幅减少,一般可能会打 7 折甚至更多,开空调取暖还会进一步消耗电量。例如在 - 7°C 的环境下,电动汽车空调耗电比例一般占整车电耗的 20% - 25%。
  • 充电便利性:虽然充电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充电桩覆盖率仍然较低,在一些偏远地区或乡村,充电桩的数量较少,长途旅行时可能会面临找不到充电桩的情况。此外,即使有充电桩,充电速度也可能较慢,特别是在充电高峰期,可能需要排队等待,这会影响出行效率。
  • 保值率较低:由于电池衰减等因素,电车的保值率相对较低,5 年后 10 万的电车残值可能只剩 2 万左右,相比同价位的油车,残值要低很多,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损失。

如果日常出行主要是在城市内短途通勤,且所在城市充电设施较为完善,有固定的停车位可以安装充电桩,那么在西北选择电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享受较低的使用成本和较好的驾驶体验。但如果经常长途旅行,对续航和充电便利性有较高要求,或者所在地区充电设施匮乏,那么油车或插电混动车型可能更适合。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709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