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位于中国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工厂布局呈现 “一主多辅” 的战略格局,具体信息如下:
一、北京亦庄超级工厂(主基地)
1. 一期工厂:已投产,年产能超 15 万辆
- 位置: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四至范围为西至同义路、东至环景西一路、北至景盛南四街、南至亦通街。
- 规模:占地 72 万平方米,总投资约 630 亿元,包含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车间,以及实验楼、办公楼和 2.5 公里测试跑道。
- 产能:原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但通过产线优化,2024 年实际产量已突破设计目标,支撑了全年 13.68 万辆的交付量。
- 现状:2024 年 4 月启动首批交付,2025 年 3 月开放常态化参观,成为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
2. 二期工厂:2025 年中投产,年产能超 30 万辆
- 位置:紧邻一期工厂东侧,仅隔一条马路。
- 规模:占地 53 公顷(后续可能扩展至 105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容积率 0.74,规划 1009 个停车位。
- 产能:投产后小米汽车总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支撑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
- 建设进度:2024 年 7 月拿地后 “交款当天即开工”,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中旬竣工,最快 7 月投产。
二、武汉工厂(规划中)
1. 选址与定位
- 位置: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总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汽车、路特斯生产基地相邻。
- 功能:初期可能用于生产增程式 SUV 车型 N3(2026 年上市),未来或承接更多车型。
- 进展:2025 年 3 月完成备案审批,5 月启动厂房扩建,预计 2026 年投产。
2. 地方支持
- 武汉市政府曾表态将提供土地和配套设施支持,并依托当地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助力小米汽车发展。
三、海外工厂(布局中)
1. 泰国工厂
- 产能:年产能 15 万辆,主要供应东南亚市场。
- 定位:复制 “本地化生产 + 生态输出” 模式,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目标达 45%。
- 进展:具体位置和投产时间尚未披露,但已有供应链企业为其配套。
2. 欧洲工厂
- 规划:2027 年启动建设,挑战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 现状:目前尚无明确选址或投产时间表。
四、产能与战略意义
- 产能目标:2025 年北京双工厂总产能超 30 万辆,武汉工厂投产后预计 2026 年总产能突破 100 万辆。
- 战略价值:
- 本地化生产:北京工厂辐射华北市场,武汉工厂覆盖华中,海外工厂渗透东南亚和欧洲。
- 供应链协同:依托北京亦庄的智能制造经验,武汉工厂可快速复制 “软硬协同” 模式。
- 生态整合:工厂与小米手机、IoT 设备形成 “人车家全生态”,提升用户粘性。
五、未来工厂布局趋势
- 区域扩张:可能在广东、上海等地增设工厂,满足长三角、珠三角市场需求。
- 技术升级:二期工厂引入大模型和 AI 技术,强化智能制造能力。
- 全球化加速:泰国工厂为东南亚枢纽,欧洲工厂或选址匈牙利、德国等汽车产业高地。
总结
2025 年,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集中于北京亦庄,其双工厂年产能超 30 万辆,支撑全年 35 万辆交付目标。武汉工厂处于建设初期,海外工厂仍在规划中。这一布局体现了小米 “聚焦国内、辐射全球” 的战略,通过本地化生产和生态整合,加速向智能出行科技巨头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