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工厂介绍

2025-04-18 10:38:00  阅读 9 次 评论 0 条

小米汽车工厂介绍

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武汉为补充的 "南北双基地" 产能布局,工厂建设与技术应用均展现出行业领先水平。以下从产能规模、技术亮点、生产车型及战略布局等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工厂产能与建设进展


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是小米汽车的核心生产基地,分为两期建设:

  • 一期工厂: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于 2024 年 3 月揭幕并启动量产,设计年产能 15 万辆。通过产线优化,2024 年实际交付量达 13.68 万辆,2025 年 4 月产能已提升至月均 2.4 万辆。工厂采用 24 小时双班制,商品车发运区可直接对接物流网络,实现高效交付。
  • 二期工厂:紧邻一期,总占地面积扩展至 105 公顷,2025 年 4 月完成规划验收,预计 6 月投产。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 30 万辆,主要承担中高端车型如 SU7 Ultra 和 YU7 的生产任务,助力小米实现 2025 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二期工厂采用模块化设计,预留未来产能扩张空间。

武汉生产基地选址武汉经开区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约 2000 亩,与小鹏、路特斯等车企形成产业集聚。该基地预计 2026 年投产,初期规划年产能 30 万辆,重点辐射华中市场并支撑海外出口需求。

二、生产技术与智能化亮点


  1. 全栈自研制造体系
    工厂配备压铸、冲压、车身、涂装、总装、电池六大核心车间,其中压铸车间采用 9000 吨级大型压铸机,实现车身一体化成型,零部件数量减少 70%,生产效率提升 50%。电池车间具备自研电池包集成能力,支持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SU7 Ultra 车型充电 10%-80% 仅需 12 分钟。

  2. 智能化生产与质量控制
    工厂引入 AI 视觉检测系统,对车身焊接、涂装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测,缺陷识别精度达 0.02mm。总装车间采用 AGV 智能物流机器人,实现零部件自动配送,装配效率提升 30%。同时,工厂应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仿真优化生产流程,缩短新车型量产周期。

  3. 智能驾驶技术落地
    小米 SU7 系列搭载 Xiaomi HAD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支持无图城市领航、漫游寻位泊车等功能。系统配备 11.45EFLOPS 算力芯片,融合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 30 余个传感器,在雨雾天气变道成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 23%。工厂通过封闭测试场模拟复杂路况,确保每辆车下线前完成 500 公里虚拟路测。


三、生产车型与市场定位


  1. SU7 系列
    作为首款量产车型,SU7 定位中高端纯电轿车,提供标准版(CLTC 续航 813km,售价 25.99 万元)和 Ultra 性能版(三电机 1548 马力,0-100km/h 加速 1.98 秒,售价 52.99 万元)。后者配备碳纤维尾翼、碳陶瓷制动盘及纽北调校底盘,主打赛道级性能,直接对标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和保时捷 Taycan。

  2. YU7 中大型 SUV
    计划 2025 年 8 月上市,定位 30-40 万元市场,提供单 / 双电机版本,续航里程最高 770km。车型采用轿跑 SUV 设计,轴距达 3000mm,配备激光雷达和全景天幕,目标用户为家庭与科技爱好者群体。

  3. 未来产品规划
    2025 年下半年将推出 MX11 纯电 SUV,搭载双电机与后轮转向系统;2026 年计划推出 N3 增程式 SUV,切入理想汽车主导的增程式市场。此外,小米还在开发对标 Model Y 的纯电 SUV,采用对开门设计及新平台增程式混动技术。


四、供应链与环保体系


  1. 核心供应商布局

    • 电池:宁德时代独家供应麒麟电池,为 SU7 Ultra 提供 96.3kWh 高能量密度电池包。
    • 玻璃:福耀玻璃为全系车型提供定制化安全玻璃,采用镀银 LOW-E 技术降低车内能耗。
    • 智能座舱:德赛西威提供骁龙 8295 芯片座舱域控制器,支持多屏联动与语音交互。

  2. 绿色制造实践
    工厂涂装车间采用 VOCs 催化燃烧技术,废气净化率超 95%;废水处理系统实现 50% 循环利用,重金属零排放。车身大量使用铝合金和碳纤维复合材料,较传统钢材减重 20%,同时内饰采用可回收环保材料,塑料使用量减少 30%。小米还通过碳足迹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碳排放追踪。


五、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小米汽车工厂的快速建设与产能释放,标志着其从 "手机生态" 向 "智能出行生态" 的成功转型。通过 "高配半价" 的定价策略和 "人车家全互联" 的生态优势,小米在 2025 年单周销量已超越特斯拉 Model 3/Y 总和,首年毛利率突破 20.4%。北京二期与武汉工厂的投产,不仅支撑 35 万辆的年度目标,更助力小米加速全球化布局 —— 泰国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2025 年海外营收占比预计达 45%。

从行业视角看,小米凭借 "技术内生 + 用户运营" 双轮驱动,打破了传统车企的生产逻辑。其工厂既延续了消费电子领域的高效供应链管理经验,又在智能驾驶、800V 高压平台等前沿技术上实现突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 "科技跨界造车" 的新范式。未来,随着固态电池、L4 级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落地,小米有望进一步重塑全球智能电动车市场格局。

小米汽车工厂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7924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