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汽车尚未独立上市,其股票代码仍为小米集团(01810.HK)。以下是关键信息梳理及背景分析:
一、小米汽车的上市状态
- 未分拆上市:
尽管小米汽车在 2024 年 3 月推出首款车型 SU7,并在 2025 年 2 月发布高性能版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但小米集团(01810.HK)并未将汽车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小米汽车仍作为小米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运营,其业绩直接计入小米集团的财报。例如,2024 年小米汽车业务总收入达 328 亿元,占集团整体营收的 8.96%。
- 市场预期与传闻:
此前有分析认为,小米可能通过分拆汽车业务独立上市以释放估值潜力,但截至 2025 年 4 月,官方尚未发布相关计划。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暗示汽车业务与手机、IoT 等板块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弱化了分拆可能性。
二、相关股票代码的混淆点
- BK1155 与 886064 的含义:
- BK1155:这是东方财富网等平台标注的 “小米汽车概念股” 板块代码,包含与小米汽车供应链相关的上市公司(如双林股份、意华股份等)。
- 886064:同花顺财经等平台将其标注为 “小米汽车” 股票,但实际是该平台对小米汽车相关概念的分类代码,并非正式上市证券代码。
这些代码仅代表市场对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关注度,而非小米汽车本身的股票。
- 小米集团(01810.HK)的核心地位:
小米汽车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均由小米集团直接主导。投资者若想参与小米汽车业务,需通过购买小米集团股票(港股代码01810.HK)实现。例如,小米集团 2025 年 2 月市值突破 1 万亿港元,部分原因在于市场对小米汽车销量增长的预期(2025 年交付目标为 35 万辆)。
三、未来上市可能性分析
- 分拆上市的潜在路径:
若小米汽车未来分拆上市,可能选择以下方式:
- 港股二次上市:与小米集团(01810.HK)形成 “A+H” 架构,方便境内外投资者交易。
- 科创板或创业板:借助国内政策支持,吸引科技板块资金。
- 美股上市:参考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的路径,但需考虑中美监管环境。
- 关键时间节点:
小米汽车的独立上市可能取决于以下因素:
- 销量与盈利:2024 年小米汽车亏损 62 亿元,单台平均亏损 4.5 万元,若 2025 年实现盈亏平衡或接近盈利,分拆上市的可能性将显著提升。
- 产能扩张: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 2025 年 6 月投产,武汉基地也在规划中,产能提升可能为上市提供支撑。
- 政策环境: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上市政策(如科创板 “硬科技” 标准)可能影响分拆决策。
四、投资者关注的核心指标
- 小米集团财报:
小米汽车的销量、营收及利润率是影响小米集团股价的重要因素。例如,2025 年 3 月小米 SU7 单月交付量突破 2.9 万辆,带动小米集团股价上涨。
- 供应链动态:
与小米汽车合作的供应商(如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可能因订单增长受益,但需注意供应链风险(如芯片短缺、产能瓶颈)。
- 政策与市场竞争: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自动驾驶法规完善、特斯拉等竞品的价格战,均可能影响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
五、总结
当前,小米汽车尚未独立上市,其股票代码仍为小米集团(01810.HK)。若未来分拆上市,可能选择港股、科创板或美股,但短期内分拆可能性较低。投资者需关注小米集团财报、汽车销量及供应链动态,以评估小米汽车业务的投资价值。
如需获取实时股票信息,建议通过香港交易所官网(www.hkex.com.hk)或权威财经平台(如东方财富网、同花顺)查询小米集团(01810.HK)的最新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