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4 月 23 日,小米汽车 SU7 的全年销量数据尚未完全统计,但结合已披露的销售数据、产能规划及市场趋势,可综合分析如下:
一、2025 年已实现的销量表现
- 第一季度零售销量 75,869 辆
根据第三方机构数据,小米 SU7 在 2025 年第一季度以 75,869 辆的零售销量位居新势力车型榜首,远超第二名小鹏 MONA M03(47,130 辆)。这一成绩得益于其高性价比、智能化配置及小米品牌的生态协同效应。其中,3 月单月交付量达 29,244 辆,创下单月新高,连续 6 个月交付量稳定在 2 万辆以上。
- 4 月交付加速
4 月 22 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小米 SU7 在第 16 周(4 月 14 日 - 20 日)交付量达 7,160 台,环比增长显著,首次进入新势力周销量前三。若按此周均交付量推算,4 月单月交付量有望突破 2.8 万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 订单积压与交付周期
截至 2025 年 2 月,小米 SU7 累计锁单量超 43 万台,剩余未交付订单仍高达约 15 万台,部分车型(如 Pro 版)交付周期最长需等待 49 周(约 11 个月)。这反映出市场需求强劲,但产能瓶颈尚未完全缓解。
二、全年销量预测与产能支撑
- 官方目标:35 万辆
小米已将 2025 年全年交付目标从 30 万辆上调至 35 万辆,其中 SU7 为核心贡献车型。这一目标的调整基于产能提升进展及市场需求旺盛,例如 3 月交付量环比增长超 40%,且二期工厂投产在即。
- 产能释放计划
- 北京工厂二期:预计 2025 年 6 月竣工,7-8 月正式投产,总产能将提升至 30 万辆 / 年。二期工厂投产后,小米 SU7 的月产能有望从当前约 2.5 万辆提升至 4 万辆以上,逐步缩短交付周期。
- 供应链优化:小米通过武汉零部件项目落地、产线挖潜(如现有产线利用率提升至 200%)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 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
- 车型矩阵扩展:2025 年 2 月上市的 SU7 Ultra(售价 52.99 万元起)带动了高端市场需求,同时刺激了标准版和 Pro 版的销量增长。
- 新车型影响:尽管小米计划在 2025 年 6-7 月推出第二款车型 YU7(中大型 SUV),但 SU7 仍将是全年销量主力,预计占比超过 80%。
- 行业趋势: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增长(3 月零售 98.8 万辆,同比 + 39%),小米 SU7 在中大型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3 月市占率 23.74%)为其销量增长提供了支撑。
三、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 产能爬坡挑战
尽管二期工厂投产,但初期产能释放需要时间。例如,2024 年小米 SU7 产能利用率曾高达 160%,但新工厂投产后仍需 3-4 个月才能达到满负荷状态。若订单持续高增长,交付周期可能再次延长。
- 市场竞争加剧
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汉等竞品持续降价,可能分流部分预算敏感型消费者。此外,华为智选车(如问界 M7)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下沉策略也可能对小米构成压力。
- 供应链稳定性
全球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生产节奏。小米已通过自研芯片(如澎湃 OS)和供应链多元化(如与宁德时代、弗迪电池合作)降低风险,但仍需警惕外部冲击。
四、全年销量综合判断
结合当前数据及产能规划,预计 2025 年小米 SU7 的全年销量将在30 万 - 35 万辆之间,具体取决于以下关键节点:
- 上半年:Q1 已交付 7.6 万辆,若 Q2 产能提升至月均 3 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有望突破 17 万辆。
- 下半年:二期工厂投产后,Q3-Q4 月均交付量或达 4 万辆,下半年销量约 19 万 - 21 万辆。
- 风险调整:若供应链或市场出现意外波动,全年销量可能下修至 28 万 - 30 万辆。
五、数据来源与更新建议
- 官方渠道:小米集团财报、雷军微博及小米汽车官网将定期披露交付数据。
- 第三方机构:乘联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及 EV 销量排行榜(如盖世汽车)提供行业分析。
- 实时动态:关注小米汽车二期工厂投产进度、SU7 Ultra 市场反馈及 YU7 上市后的订单分流情况。
综上,小米 SU7 在 2025 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款车型,其销量表现将成为小米汽车业务能否实现盈亏平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