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小米汽车 SU7 的百公里加速性能呈现出显著的版本差异化,覆盖了从 5.28 秒到 1.98 秒的宽泛区间,满足了不同用户对动力性能的需求。以下是基于官方数据、实测结果及技术解析的详细分析:
一、全系加速性能对比
1. 标准版(单电机后驱)
- 动力参数:搭载小米自研 V6 电机(220kW/400N・m),匹配 73.6kWh 磷酸铁锂电池。
- 加速表现:官方 0-100km/h 加速时间为 5.28 秒,实测在舒适模式下可达 5.47 秒,运动模式下可提升至 5.2 秒左右。这一性能优于同价位的小鹏 P7i(5.9 秒)和特斯拉 Model 3 后驱版(6.1 秒),接近极氪 007 后驱版(5.0 秒)。
- 适用场景:适合城市通勤和日常驾驶,动力响应线性,百公里能耗约 13.86kWh(低温环境下略有上升)。
2. Pro 版(单电机后驱)
- 动力参数:沿用 V6 电机,但电池升级为 94.3kWh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CLTC 续航提升至 830km。
- 加速表现:官方加速时间 5.7 秒,实际驾驶中因电池重量增加,0-100km/h 加速约 5.8-6.0 秒,适合注重续航而非极致性能的用户。
3. Max 版(双电机四驱)
- 动力参数:搭载 V6(前)+V6s(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495kW/838N・m,匹配 101kWh 麒麟电池。
- 加速表现:
- 官方数据:0-100km/h 加速 2.78 秒(不含起步时间),0-200km/h 加速 10.67 秒,1/4 英里加速 11.13 秒。
- 实测数据:
- 标配米其林 e・Primacy 轮胎时,0-100km/h 加速 3.14 秒,400 米加速 13.88 秒。
- 选装倍耐力 P ZERO 轮胎后,民间测试成绩可达 2.95 秒,接近保时捷 Taycan Turbo S(2.8 秒)。
- 技术支撑:800V 高压平台支持 16C 放电倍率,瞬时放电功率达 1330kW,配合碳化硅逆变器(效率 99.85%),实现了动力系统的高效输出。
4. Ultra 版(三电机四驱)
- 动力参数:搭载 V8s(前)+V6s(后)三电机系统,综合功率 650kW/1100N・m,配备赛道版高功率电池包(最大放电功率 1330kW)。
- 加速表现:
- 官方数据:0-100km/h 加速 1.98 秒(不含起步时间),最高时速 350km/h,100-0km/h 制动距离 30.8 米(连续 10 次不衰减)。
- 性能定位:这一成绩超越了特斯拉 Model S Plaid(2.1 秒)和极氪 007 顶配(2.84 秒),跻身百万级超跑行列,但售价仅 52.99 万元起,性价比突出。
二、技术解析与性能差异的核心原因
1. 电机与电控系统
- V6/V6s 电机:采用 21000rpm 高转速设计,功率密度达 6.78kW/kg,超越特斯拉 Model S Plaid(6.22kW/kg)。
- V8s 电机:2025 年量产的新一代电机,转速提升至 27200rpm,功率密度 10.14kW/kg,采用 960MPa 硅钢片和双向立体油冷技术,效率达 98.11%。
- 碳化硅逆变器:自研 SiC 电控模块转换效率高达 99.85%,相比传统 IGBT 模块能耗降低 15%。
2. 电池与热管理
- 标准版: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但低温性能较弱,冬季续航达成率约 65%。
- Max/Ultra 版:麒麟电池采用 CTB 车身一体化技术,体积效率 77.8%,支持 5.2C 超充(10%-80% 充电仅需 11 分钟),低温环境下通过三热源聚能技术提升续航达成率至 83%。
3. 底盘与轮胎配置
- Max 版:标配 Brembo 四活塞卡钳和空气悬架,选装 21 英寸倍耐力 P ZERO 轮胎可提升抓地力,使 0-100km/h 加速缩短 0.1-0.2 秒。
- Ultra 版:赛道级制动系统(碳陶刹车盘)和米其林 Cup 2R 轮胎,进一步优化加速与制动性能。
三、用户场景与选购建议
版本 | 加速时间 | 核心优势 | 适合人群 |
---|---|---|---|
标准版 | 5.28 秒 | 性价比高,续航 668km,适合城市通勤 | 预算有限,注重实用性的用户 |
Pro 版 | 5.7 秒 | 续航 830km,支持高速 NOA | 长途出行需求高,追求智能驾驶的用户 |
Max 版 | 2.78 秒 | 高性能与长续航平衡,支持城市 NOA | 性能与科技配置的双重追求者 |
Ultra 版 | 1.98 秒 | 赛道级性能,超充技术 | 极致性能爱好者,愿意为技术溢价买单 |
四、实测与争议点
- 民间测试:Max 版在更换高性能轮胎后,0-100km/h 加速可达 2.95 秒,但官方数据未包含起步时间,引发部分用户对 “加速成绩标注方式” 的讨论。
- 稳定性测试:连续 10 次 100-0km/h 制动测试中,Max 版制动距离从 36.03 米增至 39.44 米,存在轻微热衰减,但仍优于多数同级车型。
总结
小米 SU7 通过 “电机分级 + 电池差异化 + 智能电控” 的策略,构建了覆盖 20-50 万元价格区间的性能矩阵。其加速性能不仅在参数上对标传统豪华品牌,更通过自研技术(如 V8s 电机、800V 平台)实现了成本与性能的平衡。对于普通用户,Max 版的 2.78 秒加速已足够惊艳;而 Ultra 版的 1.98 秒则标志着小米在电动性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了 “平民超跑” 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