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停车位布局已深度融合智能技术与用户需求,形成了一套覆盖硬件、软件、政策与生态的完整体系。以下从技术、场景、政策及用户体验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智能停车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 动态无线充电系统
小米在 2023 年获得授权的无线充电专利已进入实际部署阶段。该系统通过车位下方的线圈阵列定位车辆接收线圈的位置,再由可移动的电能发射线圈自动对准充电。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无线充电需精准泊车的限制,用户只需将车辆停在车位范围内,系统即可自动完成充电对准。目前,该技术已在部分高端商业停车场和小米自建超充站试点,预计 2025 年底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核心区域。
- 端到端全场景智驾
小米 SU7 Ultra 搭载的 “车位到车位” 智驾系统已通过万人体验团测试,支持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全自动驾驶,包括停车场自动寻位泊车。该系统基于端到端大模型,能识别窄路、环岛、ETC 闸机等复杂场景,并在 2025 年 1 月启动全量推送。用户通过小米汽车 APP 可实时查看车位状态,预约后车辆自动完成泊车,大幅提升停车效率。
- 自动泊车的硬件适配
小米汽车的自动泊车功能对车位尺寸有明确要求:垂直车位需长度≥6 米、宽度≥2.5 米,侧方位车位长度≥5.48 米。部分老旧小区或狭窄路段可能需要人工干预,但在标准停车场内,系统识别准确率超过 95%。
二、场景化停车解决方案
- 超充网络与专属车位
小米自建的超充站已覆盖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城市核心区域,单个超充站可同时服务 8 辆汽车,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这些超充站配备小米自研的 800V 高压充电桩,并与停车场管理系统联动,支持 APP 一键导航至空闲车位。此外,小米与商业停车场合作部署专属充电车位,通过地锁和电子围栏防止燃油车占位。
- 社区与家庭场景
针对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小米推出 “断头路停车” 功能,车辆可在无出口的狭窄路段自动规划泊车路径。同时,米家智能车库门系统支持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联动,用户靠近车库时车门自动开启,车辆停放后灯光和空调自动关闭。
- 共享与错峰停车
小米汽车 APP 整合了共享停车位资源,用户可将闲置车位出租给其他车主,平台抽取一定比例佣金。例如,上班族白天可将住宅区车位共享给周边办公人群,夜间则反向利用商业区车位,通过错峰提升车位利用率。
三、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地方政策的差异化适配
不同城市对停车位的管理政策影响小米的布局策略。例如,连云港市对新能源车实施半价收费,停放不足 1 小时免费;遂宁市要求新建停车场配备 30% 快充桩,并规范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小米根据各地政策调整充电车位比例,在优惠政策多的城市加大投入。
- 智慧停车平台的互联互通
小米与爱泊车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将车辆数据接入城市级智慧停车系统。例如,在北京市,用户可通过 “北京通” APP 查询小米专属车位,预约后系统自动锁定,并在车辆抵达前启动充电桩预热。
四、用户体验与生态联动
- 无缝互联的操作流程
小米汽车与米家生态深度融合,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车辆泊入指定车位,并联动智能家居设备。例如,车辆停稳后自动开启家中空调,或通过小爱同学语音启动充电。
- 数据驱动的优化机制
小米收集用户停车行为数据,优化车位推荐算法。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常去地点,优先推荐附近有充电优惠的车位;在高峰时段,系统自动避开拥堵路段,引导至空闲车位。
- 安全与权益保障
小米汽车的防盗系统与停车场监控联动,当车辆检测到异常移动时,APP 即时推送警报,并启动视频录制。此外,SU7 Ultra 车主可享受 5 年免费基础保养、维修代步车等专属服务,提升停车体验的附加值。
总结与展望
2025 年小米汽车的停车位已不仅是物理空间,而是集成充电、智驾、生态的智能节点。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普及、政策支持的加强及用户习惯的养成,小米正构建 “车 - 桩 - 位 - 云” 一体化生态。未来,随着 V2X 技术的成熟,停车位可能进一步与交通信号灯、道路传感器联动,实现更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对于用户而言,小米汽车的停车位将成为智能生活的重要入口,从泊车到充电再到家居控制,形成无缝衔接的体验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