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 4 月,小米已明确布局自有空调生产能力,其首座智能家电工厂正在武汉加速建设中,预计将于 2025 年 11 月正式投产。这座工厂标志着小米从依赖代工转向自研自产的重要战略转型,具体进展和影响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工厂建设进展与产能规划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于 2024 年 11 月 26 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奠基动工,2025 年 1 月 20 日实现结构性封顶,建设周期仅两个月,展现出极高的执行效率。项目一期聚焦空调品类,规划六大核心分厂,覆盖家用及中央空调的全流程生产,预计 2025 年 11 月竣工验收并进入量产阶段,2026 年实现大规模产能释放。
根据最新披露的信息,该工厂设计总产能为 600 万台 / 年,初期投产阶段可释放 300 万台产能,其中空调初期产能达 100 万 - 150 万台,占比超过 30%。随着产能爬坡,空调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 50% 以上,直接对标格力、美的等传统厂商。这一产能规划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能为小米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撑。
二、自研自产的战略意义
小米自建空调工厂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链路技术掌控,从压缩机、电控模块到整机设计形成闭环。此前,小米空调主要依赖长虹美菱等代工厂,虽凭借高性价比快速占领市场,但在核心技术和成本控制上存在局限。通过自建工厂,小米可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中间环节成本,并依托 100 余间实验室加速技术迭代。
例如,2025 年 4 月发布的米家空调巨省电 Pro 2025 已采用自研双缸压缩机,能效比达到行业领先的超一级标准,同时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 70% 以上用户联网使用,远超传统品牌的个位数联网率。工厂投产后,小米将进一步整合研发、生产、品控环节,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对行业格局的影响
小米的自研自产计划可能加剧空调市场的竞争。2024 年小米空调出货量已达 680 万台,同比增长超 50%,稳居行业第四。工厂投产后,其成本优势和智能化能力或将推动价格下探,同时加速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传统厂商如格力、美的虽在核心技术积累上占优,但小米通过 “硬件 + 生态” 模式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小米空调与米家生态系统的深度整合,可实现语音控制、场景联动等功能,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此外,小米计划在 2030 年前冲击空调行业前三,这一目标将对现有市场格局形成持续冲击。
四、当前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工厂建设进展顺利,小米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 技术积累:空调核心零部件如压缩机的研发需要时间沉淀,小米虽已通过自研和供应链合作(如与海立股份合作)取得进展,但与格力等企业的技术差距仍需缩小。
- 产能爬坡:2025 年 11 月投产初期产能仅为 100 万 - 150 万台,需逐步提升至设计产能,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
- 市场竞争:传统厂商可能通过价格战或技术升级应对小米的冲击,小米需在保持性价比的同时,强化品牌高端化形象。
总体而言,小米自建空调工厂是其 “人车家” 全生态战略的重要一环,标志着从互联网公司向制造型企业的转型。随着工厂投产,小米有望在空调领域实现从 “贴牌销售” 到 “技术主导” 的跨越,进一步巩固其在家电市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