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 2025 年,小米 SU7 的智能驾驶系统通过多次 OTA 升级和硬件迭代,已实现显著增强。以下是其核心智驾功能的详细解析:
一、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Xiaomi HAD)
2025 年 2 月推送的 HyperOS 1.5.5 版本正式全量上线端到端全场景智驾功能,覆盖从停车位启动到目标停车场泊车的完整旅程:
- 场景无缝衔接:支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复杂城市道路及停车场的连续智驾,例如在高速 NOA(导航辅助驾驶)结束后,可自动切换至城市 NOA 模式,无需人工干预。
- 拟人化决策:通过大模型生成轨迹,实现更平滑的变道、更精准的路口博弈(如环岛通行、无保护左转),急加速 / 急刹车频率降低 30%。
- 学习能力:用户驾驶数据可用于优化系统,例如在预先学习的停车场内,车辆能自动识别车位并规划路径,支持 “漫游寻位泊车”(自动搜索空车位)和 “极窄库位泊出”(210cm 车宽泊入 220cm 车位)。
二、城市领航辅助(NOA)功能升级
- 全国无图通行:依托道路大模型和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无需高精地图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城市 NOA,支持路口通行、灵活绕行、小路通行、路口掉头四大核心能力。例如,在狭窄道路遇到临停车辆时,系统可自动跨线避让或借道超车。
- 交互逻辑优化:新增路边停车状态一键开启、ETC 通行辅助,优化了加塞、逆向车、宽车道巡航等场景的应对策略。例如,当检测到加塞车辆时,系统会提前减速并保持安全距离,同时通过 HUD 提示驾驶员风险。
三、泊车系统增强
- 端到端代客泊车:行业首发端到端技术泊车,支持 23km/h 最高巡航车速和动态倒车让行,泊车效率提升 40%。例如,在机械车库中,系统可精准识别低矮障碍物并完成泊入。
- 多场景覆盖:新增雪地模式下的前向碰撞辅助、滚轮泊车(通过方向盘滚轮手动调整泊车路径),并优化夜间泊车和窄车位后视镜自动收起功能。
四、硬件与算力支撑
- 顶配版硬件配置:SU7 Ultra 搭载 128 线激光雷达(探测距离 210 米)、双 NVIDIA Orin-X 芯片(算力 508 TOPS)、11 颗高清摄像头及 12 颗超声波雷达,支持复杂环境下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
- 标准版差异:入门版 SU7(84 TOPS 算力 + 单毫米波雷达)仅支持基础智驾功能,在低光环境或复杂场景下的感知能力弱于顶配版。
五、政策与安全保障
- 法规适配:北京市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允许 L3 级自动驾驶汽车用于个人出行,小米 SU7 的城市 NOA 功能已通过相关测试,未来或逐步开放更高阶权限。
- 安全冗余:配备 0 速起步误加速抑制辅助(MAI)和全向低速防碰撞系统(LAEB/RAEB),可在检测到误操作或障碍物时瞬间刹停,避免碰撞风险。
六、生态与交互整合
- 人车家联动:通过小爱同学实现语音控制智能家居(如调节空调、开启灯光),并支持小米手环 8 NFC 版作为车钥匙。
- 界面优化:智能双表盘与小爱同学联动,根据唤醒人位置(主驾 / 副驾 / 后排)展示不同表情;新增前车识别结果 “赞”/“踩” 反馈功能,帮助系统学习用户偏好。
七、用户反馈与迭代
- 历史问题修复:2024 年 11 月因系统 BUG 导致的自动泊车故障已通过 OTA 解决,2025 年更新后泊车成功率提升至 98% 以上。
- 第三方评测:实测显示,SU7 Ultra 在城市道路中可精准识别行人、两轮车及施工障碍物,但在暴雨、浓雾等极端天气下仍需人工干预。
总结
2025 年小米 SU7 的智驾系统已从 “功能覆盖” 转向 “体验优化”,通过端到端技术、硬件升级和生态整合,实现了全场景的拟人化驾驶体验。不过,标准版与顶配版的硬件差异仍需用户根据需求选择,而高阶功能的全面开放还需等待地方政策进一步明确。建议用户通过小米汽车 App 或官方渠道获取最新功能推送和使用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