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和小米汽车合作的上市公司

2025-05-06 13:52:06  阅读 16 次 评论 0 条

和小米汽车合作的上市公司

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汽车已构建起覆盖电池、电驱动、智能座舱、充电网络等核心领域的供应链体系,与多家上市公司建立深度合作。以下是基于最新公开信息整理的主要合作伙伴及合作细节:

一、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


  1. 宁德时代(300750.SZ)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小米 SU7 Ultra 的麒麟三元锂电池,支持 5.2C 超快充技术,电池能量密度达 255Wh/kg,续航里程突破 700km。
    • 技术优势: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超 30%,其 800V 高压平台技术与小米 SU7 的碳化硅电驱系统协同,实现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km。
    • 产能规划:2025 年为小米汽车配套电池产能预计达 35GWh,占其总产能的 12%。

  2. 比亚迪(002594.SZ)

    • 合作内容:通过子公司弗迪电池为小米 SU7 低配版提供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宁德时代低 15%-20%,适配家庭用户需求。
    • 技术迭代:弗迪刀片电池采用 CTP(无模组)技术,体积利用率提升 50%,支持小米汽车 “高配低价” 策略。

  3. 欣旺达(300207.SZ)

    • 合作内容:为小米 SU7 标准版提供储能系统,覆盖电池 Pack、BMS(电池管理系统)及热失控防护技术。
    • 市场地位: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七,在小米供应链中份额约 10%。


二、电驱动与底盘系统


  1. 汇川技术(300124.SZ)

    • 合作内容:子公司汇川联合动力为小米 SU7 Max/Pro 提供 V6s 超级电机,转速达 21,000rpm,峰值功率 370kW,适配 800V 高压平台。
    • 技术壁垒:汇川电机采用油冷扁线技术,效率达 97.5%,较行业平均水平高 2 个百分点。

  2. 拓普集团(601689.SH)

    • 合作内容:独家供应 SU7 一体化压铸后底板,采用 9100 吨压铸机一次成型,减少零部件数量 70%,车身减重 8%。
    • 产能布局:墨西哥基地 2025 年投产,覆盖北美市场出口需求。

  3. 银轮股份(002126.SZ)

    • 合作内容:独供热管理系统,集成热泵、液冷板及电子膨胀阀,支持 - 30℃低温环境下续航提升 20%。
    • 技术突破:800V 高压平台热管理方案已通过小米汽车严苛测试。


三、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1. 德赛西威(002920.SZ)

    • 合作内容:提供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搭载高通 8295 芯片)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支持 L2.9 级辅助驾驶。
    • 功能亮点:多屏联动、语音交互响应速度 < 500ms,2025 年配套量预计达 25 万套。

  2. 光庭信息(301221.SZ)

    • 合作内容:参与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测试,覆盖人机交互界面、高精地图适配及仿真场景构建。
    • 技术资质:国内唯一通过 ASPICE CL3 认证的企业,测试服务符合车规级标准。

  3. 四维图新(002405.SZ)

    • 合作内容:提供高精地图及定位服务,精度达厘米级,支持自动泊车、高速领航等功能。
    • 生态协同:与光庭信息、地平线联合开发多传感器融合系统。


四、充电网络与补能生态


  1. 特锐德(300001.SZ)

    • 合作内容:子公司特来电为小米汽车提供超 126 万根充电桩接入服务,覆盖全国 360 座城市及 6221 个服务区。
    • 技术创新:动态负荷调控技术可根据电网压力智能分配充电功率,提升充电桩利用率 30%。

  2. 万马股份(002276.SZ)

    • 合作内容:通过子公司万马新能源与小米汽车在充电与小米汽车在充电设施运维、能源管理等领域展开合作。
    • 市场份额:2024 年国内充电运营商排名前三,日充电量超 500 万度。

  3. 宁德时代(300750.SZ)

    • 合作内容:联合小米汽车试点 “光储超充 + 车网互动(V2G)” 模式,利用光伏储能削峰填谷,降低充电成本。
    • 试点进展:深圳已投运全国首个多元综合超充站,单站削峰能力达 4320 千瓦时。


五、核心零部件与材料


  1. 蓝思科技(300433.SZ)

    • 合作内容:供应中控屏、仪表盘等玻璃组件,采用微晶玻璃技术,抗冲击强度提升 3 倍。
    • 产能规模:2025 年为小米汽车配套玻璃组件产能达 500 万套。

  2. 华域汽车(600741.SH)

    • 合作内容:提供内饰件、电驱动铝壳盖及车灯等核心部件,覆盖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车企供应链。
    • 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使内饰件采购成本降低 10%。

  3. 赣锋锂业(002460.SZ)

    • 合作内容:供应电池级碳酸锂,2025 年长协价锁定在 12 万元 / 吨,保障小米汽车原材料稳定供应。
    • 资源布局:阿根廷盐湖项目 2025 年投产,年产能 5 万吨 LCE(碳酸锂当量)。


六、潜在合作与未来布局


  1. 华为(未上市)

    • 合作动向:与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鸿蒙生态等领域展开技术探讨,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 市场传闻:华为 MDC 810 计算平台或适配小米下一代车型。

  2. 英伟达(NVDA.US)

    • 合作内容:提供 Orin 芯片及 DRIVE Hyperion 平台,支持 L4 级自动驾驶研发。
    • 技术路径:小米汽车自研算法与英伟达硬件深度绑定。

  3. 博世(未上市)

    • 合作内容:供应 ESP 10.0 车身稳定系统及 DPB 线控制动系统,提升 SU7 Ultra 操控安全性。
    • 本土化策略:苏州研发中心为小米汽车定制化开发制动系统。


合作逻辑与投资价值


  • 技术协同:小米汽车通过 “自研 + 供应链” 双轮驱动,在电池、电驱、智能座舱等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 生态整合:复用手机供应链管理经验,与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等头部企业深度绑定,降低研发与采购成本。
  • 市场预期:202 成本。
  • 市场预期:2025 年小米汽车销量目标 35 万辆,供应链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放量,重点关注电池、电驱、智能座舱等高价值环节。

如需获取实时合作动态,建议关注小米汽车官方公告及上市公司财报披露。

和小米汽车合作的上市公司

本文地址:http://www.lmsyx.cn/post/8839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