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2025 年 5 月的最新信息,小米汽车的交付周期因车型和配置差异显著,且产能紧张问题尚未根本缓解。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各车型交付周期
- 标准版 SU7:锁定订单后需等待46-49 周(约 11-12 个月),预计提车时间为2026 年 2 月至 3 月底。这一车型因定价亲民(叠加补贴后最低 17.59 万元),订单积压最为严重,目前未交付订单超过 15 万辆。
- Pro 版 SU7:交付周期为45-48 周(约 11 个月),略短于标准版。该车型因搭载 800V 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成为次热门选择,但产能受限于电池供应。
- Max 版 SU7:等待时间为42-45 周(约 10 个月),主要受益于优先分配碳化硅电控模块和自研电池包产能。
- Ultra 版 SU7:交付最快,仅需18-21 周(约 4.5-5 个月)。这款售价 81.49 万元的高性能车型采用轻量化蜂窝铝镁合金车身,且订单量相对较少,产能优先级高。
二、产能瓶颈与供应链限制
- 工厂产能:目前仅有一期工厂(年产能 15 万辆)满负荷运转,二期工厂虽已建成但尚未投产。4 月交付量为 2.8 万辆,按此计算全年产能约 33.6 万辆,难以满足 45 万辆的生产目标。
- 供应链压力:
- 电池:SU7 标准版依赖比亚迪刀片电池,而 Pro/Max 版采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两种电池供应均需排队。
- 芯片:英伟达 Orin 芯片月均到货量仅 1.2 万片,导致智驾版车型生产受限。
- 轻量化材料:蜂窝铝镁合金型材产能爬坡缓慢,目前仅能满足 Ultra 版需求。
三、区域交付差异
- 一线城市优先:北京、上海等核心市场因门店密集(全国 269 家门店),交付周期比二三线城市缩短约 2-3 周。
- 物流因素:山东济宁属于华北区域,物流周期约 3-5 天,但若遇极端天气可能延长至 1 周。
四、影响交付的其他变量
- 政策补贴:5 月新推出的 “置换补贴 + 地方补贴” 组合拳(最高省 3 万元)可能刺激更多订单,进一步加剧交付压力。
- 产能提升信号:二期工厂预计 6 月启动试生产,若顺利投产,下半年交付周期有望缩短 8-10 周。
- 订单优先级:已支付 5000 元定金且锁定配置的用户,在产能分配上享有优先权。
五、提车建议
- 实时查询工具:通过小米汽车 App “订单追踪” 功能,可查看预计交付时间(误差约 ±2 周)。
- 灵活选择配置:选择 Ultra 版或冷门配色(如璀璨洋红)可显著缩短等待时间。
- 关注产能动态:7 月 YU7 SUV 上市可能分流部分 SU7 订单,或为现有用户带来交付加速窗口。
综上,当前订车需做好10-12 个月的等待准备,建议优先选择高优先级车型并保持对产能动态的关注。若急需用车,可考虑租赁或二手市场过渡。